亲戚关系图,亲戚关系辈分称呼大全

过年过节遇到亲戚不知道怎么叫?一张亲戚关系图理清七大姑八大姨各亲戚的叫法!

内容目录
[收起]

中国亲戚关系图

“爸爸的爸爸叫爷爷,妈妈的爸爸叫外公……”从小我们就通过这些儿歌了解身边的亲戚长辈的叫法,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亲戚中不止长辈还有同辈以及晚辈,逢年过节亲戚相聚却尴尬得不知道怎么叫?一张亲戚关系图帮你解决。

什么是亲戚?

亲戚,又称亲属、亲人、家人或家属等,英文为 kinship,拼音为qīn qī,亦作亲慼,亲戚的定义是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是指一些生物个体之间在遗传、文化或历史上的一种关系,亲戚关系至关重要,是维系社会关系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的亲属,是指因婚姻或血缘与和人类个体结成的社会关系,父母、兄弟姊妹等亲属又称亲人或家人,其他则称为亲戚。

阐述亲属关系的记录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尔雅》第四章的《释亲》。中国古代唐朝学者孔颖达对亲戚的注解为“亲指族内,戚言族外”,所谓族内是指父系同宗者,以男性为中心,包括宗族内的男性和他们的配偶,但不包括已出嫁女性和她们的配偶。

族外是指母系的亲属,历史或古装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听到“外戚”这个名词,一般皇后或嫔妃的亲属被称为“外戚”,也就是“戚”是族外的亲属。

亲戚关系图

亲戚关系图文字版

亲戚关系图文字版

父系社会,孩子一般跟随父姓,所以父亲这边的亲属就叫做“宗亲”,而母亲这边的亲属被称为“姻亲”。

通常父亲家族的一方,被称作为“本家”,母亲一方家族被称作为“外家”,如外公、外婆,都带“外”字。

亲戚两个字,也可以理解为父亲一方亲属为“亲”,母亲一方的亲属为“戚”。

宗亲,爸爸家族一方的亲戚叫法

爸爸一方亲属的叫法

姻亲,妈妈家族一方的亲戚叫法

妈妈一方亲属的叫法

与自己同族同宗但血缘关系已经相隔两代以上的亲戚关系都以“堂”字相称。

例如:叔叔的孩子或伯伯的孩子与自己就该互称堂姐、堂妹、堂兄、堂弟等等,上一辈人里有堂叔、堂伯、堂婶、堂姑(指与自己的父亲不是亲姐妹亲兄弟的长辈),对下一辈人称呼堂侄(指其父与自己不是亲兄弟的孩子)。

由姻亲关系产生的亲戚一般以“表”字相称:外嫁的本宗姓女性的夫家亲戚、嫁入本宗族女性的娘家亲戚关系都在此列。

例如:姑姑的孩子、舅舅的孩子、姨的孩子一般都称为表兄、表弟、表姐、表妹。与“堂”字一样,“表”字也广泛应用于姻亲关系产生的亲戚中的其他辈分的人:表叔、表婶、表舅、表姨、表姑、表侄等等。

严格地说,“表”是亲戚,而“堂”实际上是亲属关系。

广东话版家族亲戚关系图

家族亲戚关系称呼表广东话版

广东话版家族辈分称呼

爷爷: 啊爷,爷爷

奶奶: 啊嫲,嫲嫲

爸爸: 老豆,爹D,阿爸,爸爸

妈妈: 阿妈,老母,妈咪,妈妈

哥哥: 大佬,阿哥,哥哥

弟弟: 细佬,DD,(个别场合叫弟弟)

姐姐: 家姐,阿姐,姐姐

妹妹: 阿妹,妹头,妹猪,妹丁,细妹

女儿: 囡囡.阿囡或者距既细名

儿子: 囝囝,阿囝或者距既细名

英文版亲属关系图

英文版亲属关系图

husband, wife 丈夫,妻子

father, mother 父亲,母亲

son, daughter 子,女

brother, sister 亲兄弟/姐妹,必须是同父同母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祖/外祖父&母

grandson, granddaughter 孙/外孙子&女

great-grandfather, great-grandmother 曾祖/外祖父&母

great-grandson, great-granddaughter 曾孙/外孙子&女

Uncle 伯伯、叔叔、舅舅、姑父、姨父等

aunt 姑姑、姨妈、婶婶、舅妈等

nephew 侄子、外甥等

niece 侄女、外甥女等

cousin 堂/表兄弟姐妹,也就是uncle或aunt的孩子,不是亲的

father-in-law 岳父

mother-in-law 岳母

son-in-law 女婿

daughter-in-law 儿媳

brother-in-law 姐妹的丈夫,妻子的兄弟

sister-in-law 兄弟的妻子,丈夫的姐妹

台湾亲戚关系图

台湾亲属关系表

亲戚称呼表

*手机浏览左滑可以查看更多数据

身份称呼对人自称对人尊称
长辈
父亲、爸爸、爹家严、家父、家君令尊、尊翁、尊公
母亲、妈妈、娘家慈、家母令堂、令慈、尊堂、尊萱
父之父祖父、爷爷、阿公家祖父、家祖令祖父、令祖
父之母祖母、奶奶、阿嬷家祖母令祖母
母之父外祖父、外公、姥爷家外祖父令外祖父
母之母外祖母、外婆、姥姥家外祖母令外祖母
祖父之父曾祖父家曾祖父、家曾祖令曾祖父、令曾祖
祖父之母曾祖母家曾祖母令曾祖母
祖母外公婆之父外曾祖父家外曾祖父令外曾祖父
祖母外公婆之母外曾祖母家外曾祖母令外曾祖母
祖父之兄伯祖父、伯公家伯祖父、家伯祖令伯祖父、令伯祖
伯公之妻伯祖母、伯婆、姆婆家伯祖母令伯祖母
祖父之弟叔祖父、叔公家叔祖父、家叔祖令叔祖父、令叔祖
叔公之妻叔祖母、叔婆、婶婆家叔祖母令叔祖母
祖父之姊妹姑祖母、姑婆家姑祖母令姑祖母
姑婆之夫姑祖父、姑丈公、丈公家姑祖父令姑祖父
祖母之兄弟舅祖父、舅公家舅祖父令舅祖父
舅公之妻舅祖母、妗婆家舅祖母令舅祖母
祖母之姊妹姨祖母、姨婆家姨祖母令姨祖母
姨婆之夫姨祖父、姨丈公、姨公家姨祖父令姨祖父
外公之兄外伯祖父、外伯公家外伯祖父、家外伯祖令外伯祖父、令外伯祖
外伯公之妻外伯祖母、外伯婆、外姆婆家外伯祖母令外伯祖母
外公之弟外叔祖父、外叔公家外叔祖父、家外叔祖令外叔祖父、令外叔祖
外叔公之妻外叔祖母、外叔婆、外婶婆家外叔祖母令外叔祖母
外公之姊妹外姑祖母、外姑婆家外姑祖母令外姑祖母
外姑婆之夫外姑祖父、外姑丈公家外姑祖父令外姑祖父
外婆之兄弟外舅祖父、外舅公家外舅祖父令外舅祖父
外舅公之妻外舅祖母、外妗婆家外舅祖母令外舅祖母
外婆之姊妹外姨祖母、外姨婆家外姨祖母令外姨祖母
外姨婆之夫外姨祖父、外姨丈公家外姨祖父令外姨祖父
父之兄伯父、伯伯家伯令伯
伯之妻伯母家伯母令伯母
父之弟叔父、叔叔家叔令叔、贤叔
叔之妻叔母、婶母、婶婶、婶娘家叔母令叔母
父之姊妹姑母、姑妈、姑姑家姑母令姑母
姑之夫姑父、姑丈家姑父令姑父、令姑丈
母之兄弟舅父、舅舅家母舅令母舅
舅之妻舅母、舅妈家舅母令舅母
母之姊妹姨母、姨妈、阿姨家姨母令姨母
姨之夫姨父、姨丈家姨父令姨父、令姨丈
同辈
胞兄、哥哥家兄令兄
兄之妻兄嫂、嫂嫂、嫂子家嫂令嫂
胞弟、弟弟舍弟令弟、贤弟
弟之妻弟妇、弟媳、弟妹舍弟妇令弟妇
胞姊、姊姊家姊令姊
姊之夫姊夫、姊丈家姊丈令姊丈
胞妹、妹妹舍妹令妹
妹之夫妹夫、妹丈、妹婿舍妹丈令妹丈
伯叔之子(长于己)堂兄、堂哥家堂兄令堂兄
堂兄之妻堂嫂家堂嫂令堂嫂
伯叔之子(幼于己)堂弟舍堂弟令堂弟
堂弟之妻堂弟妇、堂弟妹舍堂弟妇令堂弟妇
伯叔之女(长于己)堂姊家堂姊令堂姊
堂姊之夫堂姊夫、堂姊丈家堂姊丈令堂姊丈
伯叔之女(幼于己)堂妹舍堂妹令堂妹
堂妹之夫堂妹夫、堂妹婿舍堂妹丈令堂妹丈
姑舅姨之子(长于己)表兄、表哥家表兄令表兄
表兄之妻表嫂家表嫂令表嫂
姑舅姨之子(幼于己)表弟舍表弟令表弟
表弟之妻表弟妇、表弟妹舍表弟妇令表弟妇
姑舅姨之女(长于己)表姊家表姊令表姊
表姊之夫表姊夫、表姊丈家表姊丈令表姊丈
姑舅姨之女(幼于己)表妹舍表妹令表妹
表妹之夫表妹夫、表妹婿舍表妹丈令表妹丈
晚辈
小儿、小犬、犬子令郎、令嗣、令公子
子之妻媳妇、儿媳小媳令媳、贤媳
小女、犬女令媛、令嫒、令千金
女之夫女婿小婿令婿、令坦、贤婿
兄弟之子姪、姪子舍姪令姪、贤姪
兄弟之女姪女舍姪女令姪女、贤姪女
姊妹之子甥、外甥舍甥令甥、贤甥
姊妹之女甥女、外甥女舍甥女令甥女、贤甥女
子之子孙子小孙、孙儿令孙、贤孙
孙之妻孙媳孙媳令孙媳、贤孙媳
子之女孙女孙女令孙女、贤孙女
孙女之夫孙婿、孙女婿孙婿令孙婿、贤孙婿
女之子外孙舍外孙令外孙、贤外孙
外孙之妻外孙媳舍外孙媳令外孙媳、贤外孙媳
女之女外孙女舍外孙女令外孙女、贤外孙女
外孙女之夫外孙婿、外孙女婿舍外孙婿令外孙婿、贤外孙婿
姪之子姪孙舍姪孙令姪孙、贤姪孙
姪之女姪孙女舍姪孙女令姪孙女、贤姪孙女
姪女之子外姪孙舍外姪孙令外姪孙、贤外姪孙
姪女之女外姪孙女舍外姪孙女令外姪孙女、贤外姪孙女
甥之子外甥孙舍外甥孙令外甥孙、贤外甥孙
甥之女外甥孙女舍外甥孙女令外甥孙女、贤外甥孙女
甥女之子外甥孙舍外甥孙令外甥孙、贤外甥孙
甥女之女外甥孙女舍外甥孙女令外甥孙女、贤外甥孙女
姻亲
夫君、丈夫外子、拙夫、愚夫令夫君、尊夫君
贤妻、媳妇内子、内人、拙荆、贱内尊夫人、嫂夫人、尊阃
夫之父公公、君舅、翁家舅、家翁
夫之母婆婆、君姑家姑
夫之祖父祖翁
夫之祖母祖姑、祖婆
妻之父岳父、岳丈、丈人家岳父、家岳令岳丈、令岳、令岳翁
妻之母岳母、丈母家岳母令岳母、令丈母
妻之祖父岳祖父、太岳父
妻之祖母岳祖母、太岳母
夫之兄夫兄、伯、大伯
夫兄之妻夫嫂、姒姆
夫之弟夫弟、叔、小叔
夫弟之妻小婶、婶、娣妇
夫之姊妹大姑、小姑
夫姊妹之夫姑爷
妻之兄内兄、舅兄、大舅
妻兄之妻内嫂、舅嫂、姻嫂
妻之弟内弟、舅弟、小舅
妻弟之妻内弟妇、舅弟妇
妻之姊妹姨、大姨、小姨
妻姊妹之夫襟兄、襟弟、襟丈
夫兄弟之子
夫兄弟之女侄女
夫姊妹之子甥、外甥
夫姊妹之女甥女、外甥女
妻兄弟之子内姪
妻兄弟之女内姪女
妻姊妹之子姨甥、妻甥
妻姊妹之女姨甥女、妻甥女
师友世交
老师、先生、夫子敝业师令师、令业师
师之夫师丈敝师丈令师丈
师之妻师母、师娘敝师母令师母
师之父、师之师、父之师师祖、师公、太老师、太先生敝师祖令师祖
师之母、父之师母太师母
同学同学、同窗敝同学、敝友贵同学、令友
同学之夫贤兄
同学之妻贤嫂
男同学学长、学弟敝同学、敝友贵同学、令友
女同学学姊、学妹敝同学、敝友贵同学、令友
学生门生敝门生、敝徒令高足
学生之父仁兄、先生
学生之夫世兄、尊兄敝友令友
学生之妻世嫂、尊嫂敝友令友
仁兄、世兄敝友令友
友之父、父之友 (长于父)世伯、仁伯、世伯父敝世伯令世伯
友之母世伯母敝世伯母令世伯母
友之父、父之友 (幼于父)世叔、仁叔、世叔父敝世叔令世叔
友之母世叔母敝世叔母令世叔母
友之夫先生、贤兄
友之妻夫人、贤嫂
友之子世兄敝世姪令世姪
友之女世姊敝世姪女令世姪女

身份殁后对人自称殁后对人尊称
先父、先君、先考令先君
先母、先慈、先妣令先堂
父之父先祖、先大父、先祖考令先祖、令祖考
父之母先祖母、先大母、先祖妣令先祖母、令祖妣
父之兄先伯令先伯
父之弟先叔令先叔
伯之妻先伯母令先伯母
叔之妻先叔母令先叔母
妻之父外考令先岳父
妻之母外妣令先岳母

辈分称谓对照表

什么叫“辈分”?辈就是世,世代,辈分,简单说就是家族间的世系次第。

直系血亲
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
生父父亲爸爸、爹爸爸、阿爹、爹 爹儿、女
生母母亲妈妈、娘妈妈、阿妈、妈儿、女
后父继父晚爹阿伯、阿爹儿、女
后母继母晚娘阿姨、阿妈儿、女
父之父
父之母
祖父
祖母
爷爷
奶奶
爷爷、阿爷、奶奶、阿娘、娘娘孙、孙女
父之祖父
父之祖母
曾祖父
曾祖母
太公
太婆
太爷爷、太公、太太
太娘娘、太婆、阿太
曾孙儿
曾孙女
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
姐、妹
长者称哥、姐
小者一般直呼其名
弟、哥
妹、姐
丈夫老公老公、宝贝、宝宝
夫人老婆老婆、宝贝、宝宝*
夫之父
夫之母
公婆阿公
阿婆
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奶奶
现随夫称爸、妈
媳妇
旁系血亲
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
父之兄弟伯父叔父伯叔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
小叔、小爹、叔叔
侄、侄女
父之姐妹姑母姑妈姑姑、姑妈、阿姑侄、侄女
伯父妻
叔父妻
伯母
叔母
大妈
婶娘
伯母、婶婶侄、侄女
姑之丈夫姑父姑丈姑丈、姑夫内侄、内侄女
伯父子女
叔父子女
堂兄弟
堂姐妹
堂兄弟
堂姐妹
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
对人介绍冠“堂”字
弟、哥
妹、姐
姑之子女姑表表兄弟
表姐妹
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表哥、表哥
表妹、表姐
兄之妻
弟之妻

弟媳

弟媳
嫂嫂、阿嫂、弟媳
或直称其名
旧称叔伯
今称弟兄
夫之兄弟伯叔叔伯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
现随夫称哥、弟或直呼其名
嫂、弟媳
夫之兄弟配偶妯娌妯娌旧时随子女称,
现以姐妹相称
弟媳、嫂
妹、姐
婿、媳之父母亲家亲家公
亲家母
旧时以兄弟、嫂相称
现一般称亲家
-
母系
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
母之父母外祖父
外祖母
外公
外婆
外公、外婆、阿公、阿婆外孙、外孙女
母之兄弟
及其配偶
舅父
舅母
娘舅
舅姆
舅舅、舅父、舅姆、舅妈外甥、外甥女
舅父之子女舅表表兄弟
表姐妹
以兄弟姐妹相称
或冠以“表”字
表弟、表哥
表妹、表姐
母之姐妹
及其配偶
姨父
姨母
姨丈
姨娘
姨父、姨母、姨娘外甥、外甥女
姨之子女姨表表兄弟
表姐妹
以兄弟姐妹相称
或冠以“表”字
表弟、表哥
表妹、表姐
妻系
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
妻之父母岳父
岳母
丈人
丈母
随妻称爸、妈女婿
妻之兄弟
及其配偶
内兄弟
内兄嫂
内弟媳
阿舅
舅嫂
随妻称哥弟姐妹
或呼其名
姐夫、妹夫
妻之姐妹内姐内妹姨娘随妻称姐妹
或呼其名
姐夫、妹夫
妻之姐妹的丈夫连襟连襟以哥、弟相称或呼其名哥、弟

* 现在很多人称妻子为媳妇,旧时儿子的老婆才叫“媳妇”,辈分上直接差了一辈,不过网络上、短视频平台等大家都这么叫,就习以为常了。

常用辈分称谓

家庭内部关系称谓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儿子所生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分为孙子、孙女。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侄:哥哥或弟弟的子代,依性别分为侄子、侄女。

外甥:姐姐或妹妹的子代,依性别分为外甥、外甥女。

父系直系亲属称谓

曾祖父、祖父、父亲;曾祖母、祖母、母亲。

母系直系亲属称谓

曾外祖父、外祖父、父亲;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父系旁系亲属称谓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旁系亲属称谓

舅:母亲的兄弟。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外孙:夫妻间女儿所生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可分为外孙、外孙女。

旁系中其他称谓:

叔伯的孩子称堂:堂哥、堂姐、堂弟、堂妹。

姑姨舅的孩子称表:表哥、表妹、表弟、表姐。

堂兄弟的儿子称其为堂侄。

姑表兄弟的儿子称为姑表侄。

姨表兄弟的儿子称为姨表侄。

舅表兄弟的儿子称为舅表侄

直系、旁系亲属

我们都知道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那么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都包括哪些?

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关系图

直系血亲就是和你关系最近的人,以你为一代,向上第二代是你的父母,向下第二代是的儿女,然后依次,向上的直系第三代是你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向下的直系第三代是你的孙子、孙女。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相对于直系血亲而言的概念,它是指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于三代以内的亲属。

直系血亲的推算:

本人算一代,往上父母一代,祖父、祖母一代是三代.

本人算一代,往下男女一代,孙男、孙女一代是三代.

旁系血亲的推算:

从两个旁系亲属分别往上数至双方同源血亲,其本身为一代,如果两边数目相等,则任何一边的数目即为他们的代数;如果两边数目不相等,则以大的数目为其代数。

刑法中的直系亲属范围与民法典中的直系血清有所不同,刑事中的直系亲属是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为什么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男女结婚?

禁止血亲结婚是优生的要求,人类两性关系的发展证明,血缘过近的亲属间通婚,容易把双方生理上的缺陷遗传给后代,影响家庭幸福,危害民族健康。

而没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之间的婚姻,能创造出在体质上和智力上都更加强健的人种。

因此,各国法律都禁止一定范围内的血亲结婚。

婚姻法禁止结婚的血亲有两类:

一、直系血亲

包括父母子女间,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间。即父亲不能娶女儿为妻,母亲不能嫁儿子为夫。爷爷(姥爷)不能与孙女(外孙女)婚配,奶奶(姥姥)不能与孙子(外孙子)结合。

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包括:1、同源于父母的兄弟姊妹(含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弟姊妹),即同一父母的子女之间不能结婚。2、不同辈的叔、伯、姑、舅、姨与侄(女)、甥(女)。即叔叔(伯伯)不能和兄(弟)的女儿结婚;姑姑不能和兄弟的儿子结婚;舅舅不能和姊妹的女儿结婚;姨妈不能和姊妹的儿子结婚。

九族五服、三亲六戚

什么是九族?

九族的组织,是因为血缘而分的。因为血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分了亲疏。然而,所谓九族,历代有不同的概念和系统,说法也很多。

《三字经》中有一段关于九族的描述:“高曾祖, 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根据周朝时期的文献记载,周朝时的九族包括:

1、父姓五服以内;

2、姑母和姑母的儿子;

3、姐妹和姐妹的儿子;

4、女儿和女儿的儿子;

5、母亲的父亲家,即现在所说的外公家;

6、母亲的母亲家,即母亲的外公家;

7、母亲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儿子;

8、妻子的父姓,即岳丈家;

9、妻子的母姓家,即岳母娘家。

这个九族概念,后人将其归纳为: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类:姑之子、姊妹之子、女儿之子、自已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类:母之父、母之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两类:岳丈、岳母。

关于九族,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归类的说法,如《三字经》的九族概念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按照《三字经》的说法,九族即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与周时的九族概念,可谓大相径庭。

有了九族这个血缘关系,在其范围之内,便又按照亲疏远近,分出了六亲、五服之类。

九族五服图、祖宗十八代图

九族五服图、祖宗十八代图

“六亲不认”中的六亲,也有多类说法,汉朝贾谊《新书·六术》载:“戚属以六为法,人有六亲,六亲始曰父,父有二子,二子为昆弟;昆弟又有子,子从父而为昆弟,故为从父昆弟;从父昆弟又有子,子从祖而昆弟,故为从祖昆弟;从祖昆弟又有子,子以曾祖而昆弟故为曾祖昆弟;曾祖昆弟又有子,子为族兄弟。务于六,此之谓六亲。”

按照贾谊的分类,六亲包括: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

还有几种说法,一说六亲是父母、兄弟、妻子;一说:父子、兄弟、夫妇。然而无论怎么归类,六亲应是至亲的代称,可具体到每一层关系,也可概指至亲。

而五服,则是针对亲疏远近为区别的五种丧服,主要指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已这五代。

什么是诛十族?

古装剧中经常出现的“诛九族”,一般就是上文所提的九族亲属,如果你认为,第十族就是在九族的基础上再往远亲方面扩张一族即可,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能算到九族已经非常不错了,大部分的人九族被诛杀后,自己所在的宗族就已经算是完了,哪里还有第十族给帝王们杀?因此,十族的意思就是指在九族的基础上,再算上自己教授的那些学生,即门生。

相传历史上第一个被诛十族的是方孝孺,燕王朱棣的军队入京城后 ,建文皇帝投火自尽,朱棣想让方孝孺为他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被召进宫后,悲伤痛哭之声响彻宫殿内外。

朱棣示意左右侍从递上毛笔书札,要求方孝儒起草诏书,方孝孺把笔扔在地上,一边哭一边骂着说:“死就死吧 ,诏书不能起草。”朱棣大怒,命令将方孝孺放在街市当中凌迟处死。

方孝孺死后,朱棣还对其予以“诛十族”的处罚 ,前后共连坐诛杀了他 的族人 、亲戚、朋友 、门生等八 百多人。

在方孝孺之前,中国古代没有“诛十族”之说,最重的是“诛九族”。

三亲六戚

三亲,一种说法是,三亲指丈夫妻子、父亲子女、哥哥弟弟;另一种说法是指宗亲、外亲、妻亲。

宗亲:父系的亲属,就是与自己同一亲属的亲人,以及他们的配偶,像父母、祖父母、叔伯以及婶婶、兄弟姐妹,这是与自己同一姓氏最新近的血缘关系。

外亲:母系的亲属,就是指母亲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他们虽然与自己不同姓氏,但在自己出生之前,就已经结成血缘关系了,所以是第二重要的亲族。

妻亲:妻系的亲属,就是妻子的直系亲属,这种亲缘关系是后天的,是由于婚姻的关系组成的,所以最远。

六戚,是指父亲、母亲、兄长、弟弟、妻子、儿女这六种亲属。

祖宗十八代

我们常说的祖宗十八代并不是全是往上辈分的亲属,而是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不包括自己)。

祖宗十八代的宗族成员,从小到大分别为: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祖宗十八代的称呼

上九辈按次序称谓:

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

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祖宗十八代之上九代为: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下九代按次序称谓:

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

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祖宗十八代之下九代为: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祖宗十八代记忆口诀顺口溜

十八代五言口诀叫《称谓歌》:

鼻远太烈天,高曾祖考已。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止。

父之父为祖,与自己中间隔一代的祖宗。祖字“由“示”“且”二部分组成,“示”指“先人”,“且”本形为“男根”,本义为“生育”,引申义为“增加人口”、“增加帮手”、“增加力量”,一般用为“加力”“给カ”。

“示”与“且”联合起来表示“给我们子孙力量的先人”。

给子孙力量的主要表现就是:给子孙以众多的堂兄弟或族人,一旦有事,这些亲戚就会看在同祖同宗的份上伸出援手,同一个祖宗的堂兄弟姐妹就多了是有“援手”力量的。

曾祖

祖之父为曾祖,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祖宗。

曾,古同“增”,指增加,在“祖”之上增加一代,就是“增(曾)祖”了。

曾,古又同“层”,指重叠。“祖”上再加一层,便是“重祖”,即曾祖了。

高祖

曾祖之父为高祖,指隔了一段距离(代数)的祖宗。

高,本义指楼台的高大形状,楼台比平地高,但不是很高,故古人规定在列祖列宗中,以一定的、相隔不是太远的祖宗为高祖。

天祖

高祖之父为天祖,指比较远的祖宗。

天的本义为“头”,头部是在身体之上的,天也是在地之上的,所以天祖就是指比较往上、比较靠前的祖宗。

烈祖

天祖之父为烈祖,指列传之祖。

烈,古通“列”,列举、列位。是指依序往下排列的祖宗比太祖又要近一些了。

太祖

烈祖之父为太祖,指相隔太远的祖宗。

太,古时与“大”相通,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故太祖是指过于遥远的祖宗。

远祖

太祖之父为远祖,指很遥远的祖宗。

与自己相隔很远很远,知道的信息很少很少,故称悠远之祖为远祖。

鼻祖

远祖之父为鼻祖,指得姓始祖。

古人认为:“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在这里,“鼻”实指“第一”、“首创者”,即“无中生有”,后来引申为各种文化流派,行业、手技、事业的创始人都称为“鼻祖”。

己,指自己、本人。

己在甲骨文中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本义:是指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借“缠束”之义,谓约束己身而为“己”。

父之子为子,指儿子,自己下一代,湘方言叫“崽”。

子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本义指婴儿。

又,子是地支的第一位,子丑寅卯,喻意子孙有条不紊、层出不穷地繁衍下去,所以古人把“子”作为自己的下一代排列。

子之子为孙,指儿子的儿子。

孙字是由“子”和“系”两部分构成,其本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即子之子。

曾孙

孙之子为曾孙,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孙子。

曾,古同“增”,“曾孙”就是指在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代,谓之“增(曾)孙”。

玄孙

曾孙之子为玄孙,指与自己中间隔三代的孙子。

玄字的本意是搓线、编草绳,最后那一点就是新续的草,基于这个本意,玄字衍生出二层意思:一是变化,而且是有规律的无穷变化。二是很远,看不到结果。所以古人用玄来指代第三代孙的称谓,喻意是永无穷尽。

来孙

玄孙之子为来孙,指与自己中间隔四代的孙子。

古人的寿命不是很长,七十岁就是“古来稀”了,所以第四代孙往往自己亲眼看不到,属于“未来之孙”了。

晜孙

来孙之子为晜孙,指与自己中间隔五代的孙子。

晜( kun 音昆)古代同“昆”,现在通作昆,《尔雅·释亲》:“父之昴弟。又,來孫之子为冕孙。注:,后也。”

仍孙

晜孙之子为仍孙,指与自己中间隔六代的孙子。

“仍”有因袭、沿袭之意,仍孙是指沿袭、一脉相承下来的孙辈之意。

云孙

仍孙之子为云孙,指与自己中间隔七代的孙子。

云,指云朵、云雾,云雾在天空中很飘渺,云孙就是借云雾的形态,说到了第七代孙已经感到很飘渺、很遥远了。

耳孙

云孙之子为耳孙,指与自己中间隔八代的孙子。

这个第八以后的孙子比云孙更遥远,远到只能有所耳闻了。

尔雅·释亲

《尔雅·释亲》是《尔雅》的第四篇,作为我国最早研究亲属关系的专著和总表,它详细记录了我国早期社会的亲属称谓亲属关系。

《尔雅》释亲第四

宗族

父为考,母为妣。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

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

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王母。

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

父之晜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

谓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

父之姊妹为姑。

父之从父晜弟为从祖父,父之从祖晜弟为族父。

族父之子相谓为族晜弟。

族晜弟之子相谓为亲同姓。

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从父晜弟。

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王父之姊妹为王姑。

曾祖王父之姊妹为曾祖王姑。

高祖王父之姊妹为高祖王姑。

父之从父姊妹为从祖姑。

父之从祖姊妹为族祖姑。

父之从父晜弟之母为从祖王母。

父之从祖晜弟之母为族祖王母。

父之兄妻为世母,父之弟妻为叔母。

父之从父晜弟之妻为从祖母,父之从祖晜弟之妻为族祖母。

父之从祖祖父为族曾王父,父之从祖祖母为族曾王母。

父之妾为庶母。

祖,王父也。

晜,兄也。

母党

母之考为外王父,母之妣为外王母。

母之王考为外曾王父,母之王妣为外曾王母。

母之晜弟为舅,母之从父晜弟为从舅。

母之姊妹为从母。

从母之男子为从母晜弟,其女子子为从母姊妹。

妻党

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

姑之子为甥,舅之子为甥,妻之晜弟为甥,姊妹之夫为甥。

妻之姊妹同出为姨。

女子谓姊妹之夫为私。

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

女子谓晜弟之子为侄,谓出之子为离孙,谓侄之子为归孙。

女子子之子为外孙。

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

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

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

婚姻

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

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

谓夫之庶母为少姑,夫之兄为兄公,夫之弟为叔,夫之姊为女公,夫之女弟为女妹。

子之妻为妇,长妇为嫡妇,众妇为庶妇。

女子子之夫为婿,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

父之党为宗族,母与妻之党为兄弟。

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

两婿相谓为亚。

妇之党为婚兄弟,婿之党为姻兄弟。

嫔,妇也。

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

谦辞和敬辞

谦辞,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谦虚的言辞;敬辞,用于对他人表示敬意。

在与亲戚或他人的交往中,使用谦辞和敬辞表示谦虚与尊敬。

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称呼加下面这些前缀都表示谦称,组合成谦辞:

“愚家小敝浅,鄙舍老贱寒。拙陋不敢承,妾劳寡奴犬。 ”

一、“愚”

用于自称的谦称。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二、“家”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 ,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

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尊辈,将“家”字换成“先”字,如先祖父(或先祖考)、 先祖母(或先祖妣)、先父(或先考、先严),先母(或先妣、先慈)、先兄、先姊; 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平辈或晚辈,将“舍”字换成“亡”字,如亡夫、亡妻、亡弟、亡妹等。

三、“小”

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 ,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生(多见于早期白话),青年读书人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谦称自己;小店 ,谦称自己的商店。

四、“敝”

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 ,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五、“浅”

谦称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如浅见,谦称自己清显的见解。

六、“鄙”

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七、“舍”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

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八、“老”

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九、“贱”

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贱姓:与“贵姓”相对,谦称自己的姓。如:(您)贵姓? 贱姓王;贱内: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多见于早期白话);贱事:古人称自己的私事;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

十、“寒”

寒字的谦辞比较少,比如寒舍:对人谦称自己的家。

十一、“拙”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荆:对自己的妻子的谦称。

十二、“陋”

谦称自己的意见或其他,如陋见:同浅见,谦称自己的意见;陋室:谦称自己的居所。

十三、“不”

不才:没有才能,常用做“我”的谦称;不佞:没有才能;不敢当:谦辞,表示承当不起(对方的招待夸奖等);不敏:没有才能,多用作谦辞;不足挂齿:不值得说出来的意思,谦称自己所作的事不值得别人称颂可用此语;不情之请:谦称自己对人提出的要求不尽合乎情理。

另外“过”与“不”类似,如过奖、过誉:过分的表扬或夸奖。

十四、“敢”

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另外“冒”与“敢”类似,如冒昧:(言行)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多用作谦辞)。

十五、“承”

表示对别人的感激。如承乏:表示所在职位因没有适当的人选,只好暂由自己充任;承让:谦称自己的先行或优势。

十六、“妾”

古代女子谦称自己为“妾”、“妾身”、“贱妾”,如《孔雀东南飞》里“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十七、“劳”

一般指麻烦别人时谦称,烦劳,请别人做事所说的客气话;劳驾:麻烦你;劳步:用于谢人来访,如:您公事忙,请不要劳步;劳烦:麻烦别人;劳神:客套话,用于请人办事,如:劳神代为照顾一下。

十八、“寡”

寡人:本来是君王的谦称,即寡德之人。君主的自称还有“不榖(gǔ)”、“孤”、“朕”。

十九、“奴”

古时女性的谦称。奴家:青年女子的谦称;

二十、“犬”

犬子:对人谦称自己的儿子。

敬辞,指语气恭敬的辞语,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往称呼接洽往往使用敬辞。

一、“敬”

常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别人。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敬请:请;敬佩:敬重佩服;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不敏:没有才能)。 

二、“请”

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教:希望别人指教;请问:用于请求对方回答问题;请坐:请求对方坐下;请进:请对方进来。

三、“屈”

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请人担任职务):委屈就任;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四、“老”

用来尊称别人,有时特指老年人或。如:老伯、老大爷、老太爷:可尊称老年男子;老前辈:尊称同行里年纪较大、资格较老、经验较丰富的人;老兄:尊称男性朋友;老总:尊称一些企事业的第一把手。

五、“叨(tāo)”

叨扰:打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

六、“俯”

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七、“光”

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如: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称客人来到;光临:称宾客到来。

八、“拜”

用于人事来往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拜辞:指告辞对方;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访:指访问对方(朋友);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识:结识;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九、“贤”

用于平辈或晚辈。如:贤弟:称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贤侄:称侄子。

十、“高”

敬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十一、“芳”

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芳邻:称对方的邻居;芳龄(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年龄;芳名(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名字。

十二、“赐”

敬辞,指所受的礼物。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十三、“令”

用于敬称对方的亲属。如:令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令弟、令侄等。

十四、“贵”

敬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国:称对方国家;贵姓:问人姓;贵校:称对方学校;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

十五、“垂”

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爱(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十六、“华”

称对方的有关事物。如:华诞:称对方生日;华堂:称对方的房屋;华翰:称对方的书信;华宗:称人同姓。

十七、“雅”

用于称对方的情意、举动。如雅教:称对方的指教;雅量:称对方的度量大;雅兴:称对方的兴趣大;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或正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