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4757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名词解释简答题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04757)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内容汇总。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04757名词解释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名词解释

管理信息系统:一个由人、机(计算机)组成的能过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系统: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集合)。

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由要素或子系统组成的,但系统的整体性能可以大于各要素的性能之和。因此在处理系统问题时,要注意研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重视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任何要素一旦离开系统整体,就不再具有它在系统中所能发挥的功能。

直线制组织机构:企业各级行政单位从上到下实行垂直领导,下属部门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令,各级主管负责人对所属单位的一切问题负责。

职能制组织机构:各级行政单位除主管负责人外,还相应地设立一些职能机构,协助主管负责人从事职能管理工作。

矩阵式组织机构:由两维组成,一维是直线组织,另一维是任务(如产品、项目、地区等),加强了横向联系、具有较大的机动性。其缺点是人员受双重领导,有时不易分清责任。

BSP法中的企业过程:企业资源转化和资源管理中有逻辑关系的决策和活动。

系统分析:也称系统逻辑设计,是系统详细开发的关键性阶段,建立在总体规划上的详细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和数据流程分析是它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逻辑内聚:模块内各成分的逻辑功能是相似的。

系统管理员:负责对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工作,也称为系统维护员。

企业内的支持性资源:为实现企业目标必须使用、引用和消耗的那些资源,比如原材料、资金、设备人员等。

数据流图:用图形的方式对系统进行分解,描述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间有什么联系。

数据耦合:如果两个模块间的通信信息是若干数据项,则这种耦合方式称为数据耦合。

黑盒测试法:测试者把程序看成一个黑盒,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特征,仅关心寻找程序未按规范运行的情况,并且仅按程序的规范导出测试数据。

白盒测试法:把软件看成装在一个透明的白盒里,完全了解软件的结构和外理过程,按照软件内部逻辑测试软件,检验软件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

管理层次:指管理组织划分为多少个等级。通常分为三个层次: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资源的生命周期:一项资源由取得到退出过程所经历的阶段,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需求、获取、服务、退出。

战略型管理信息系统:战略型MIS主要服务于组织的高层管理者,主要目的是为战略计划的制订和调整提供辅助决策功能。

变换分析:一种将低层数据流图转换成模块结构图的方法,

伪码:为便于描述和理解而人为设计的一种介于自然语言和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语言。

信息的普遍性:信息是普遍存在的,它是事物运动和状态改变的方式,只要有事物存在,只要有事物运动,就会有它们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就存在信息。

计划型数据类:反映目标、资源、转换过程等计划值。

流程:一系列相关的人类活动或操作,有意识地产生一种特定的结果。

全量备份:执行数据全部备份操作。

增量备份:备份策略的一种,只备份上一次备份后数据的改变量。

模块测试:也称单元测试,为保证每个模块本身能正常运行而对该模块的测试,一般分为人工走通和上机测试两步。

系统的结构: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等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就是系统的结构。

管理可行性:即新系统的必要性,考虑当前系统的管理体制是否有条件提供 新系统所必需的各种数据,企业最高层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对开发一个新系统的需求是否迫切。

数据流程分析:在业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勾画出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一般需要三种工具:分层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加工说明。

数据字典:用图表描述系统中的每一个数据组、数据存储和数据项。

加工说明:也称处理说明,用文字等形式详细描述系统中的每一个基本处理的过程。

管理幅度:一名管理者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识别企业数据的企业过程法:利用以前识过的企业过程,分析每一个过程利用什么数据,产生什么数据,或每一过程的输入和输出是什么。

企业实体法:列出企业实体,再分析每个实体联系较紧密的数据,并用“数据/实体关系矩阵”的工具将结果表述出来。

测试用例:以发现程序错误为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组测试数据,包括预定要测试的功能、应输入的测试数据、所要执行的操作和预期的结果。

数据归档:将硬盘数据复制到可移动媒体上,与备份不同,归档完成后将原始数据删除释放空间。

第一范式:设一关系R,如果它的每个属性都是不可再分的,则称这个关系是符合第一范式的,简称为1NF。

第二范式:设一关系R,满足第一范式,若R中不存在非主属性对主键的部分函数依赖,则称该关系是符合第二范式的,简称为2NF。

第三范式:设一关系R,满足第二范式,若R中不存在非主属性对主键的传递函数依赖,则称该关系是符合第三范式的,简称为3NF。

U/C矩阵:用以表达企业过程与数据两者之间的关系,矩阵中首行列出数据类,首列为企业过程,并以U(Use)和C(Create)来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

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系统软件,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 ,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和工具。

数据库:各种相关数据的集合和容器。

总体规划:MIS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也是系统开发过程的第一步,重点完成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描绘出信息系统的架构,回答系统“是什么”的问题,为系统建设指明方向。

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最基本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形和环形。

MIS开发中的可行性分析:在总体规划的前段工作中,通过初步调查,了解系统的概貌和当前系统存在的问题,确立新系统的目标,再分析开发新系统的条件是否具备,明确新系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平行切换:旧系统和新系统平行工作一段时间,经过这段时间的试运行后,再用新系统正式替换下原有系统。

分段切换:采取分期分批逐步切换的策略,是直接切换和平行切换两者的结合。

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两台或以上计算机互联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内容耦合:不经过调用关系,彼此直接使用或修改对方的数据,是最糟糕的耦合方式。

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 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组成。

业务流程重组:BPR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系统实现:利用某种计算机语言,把系统设计的结果翻译成可为计算机“理解”、可执行的代码的过程,是指开发MIS应用软件的过程,包括准备工作、编码、代码审查、缺陷跟踪与改错和调试等若干活动。

网络协议:网络上各台计算机之间“对话”的语言,不同的计算机之间必须使用相同的网络协议才能进行通信,常见的有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等。

信息系统结构:是指信息系统各部件的构成框架,对于这些部件的不同理解,就构成了不同的结构方式,分为概念结构、功能结构、管理职能结构、软硬件结构和网络计算结构。

系统总体测试:将经过测试的若干子系统组装一起来测试,用以发现系统设计和程序设计中的错误,验证系统的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说明书的要求。

子系统测试:也称为分调,在模块测试的基础上,把经过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子系统来测试。

模块测试:也称单元测试,保证每个模块能正常运行对模块进行的测试,一般分为人工走通和上机测试两步。

开环系统: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不存在反馈,输出量不对系统的控制产生任何影响。

闭环系统: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存在反馈机制,包括输入、输出、反馈、控制,系统通过输出进行调节,消除偏差,以获得预期的系统性能。

模块的功能内聚:模块中的各成分的联系是功能性的,那一个模块执行一个功能,且完成该功能所必需的全部成分都包含在模块中。

模块的顺序内聚:模块中的各成分有顺序关系,某一成的输出是另一成分的输入。

模块的通信内聚:模块中的各成分引用或产品共同的数据,各成分都从若干共同的数据来源接收数据,然后处理或输出。

模块的过程内聚:由一段公共的处理过程组合成的模块。

模块的逻辑内聚:模块内的各成分的逻辑功能是相似的。

模块的巧合内聚:模块内的各成分之间毫无联系。

等价划分法:黑盒测试的一种方法,把被测软件的所有可能输入数据划分为若干等价类,把无限的随机测试变成有针对性的等价类测试。

边界值分析法:设计使软件运行在边界情况附近的测试方案。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简答

什么是MRP系统?基本内容是什么 ?

MRP系统即物料需求计划系统,是一种以物料需求的计划与控制为主线的管理思想,基于此种管理方法形成的管理信息系统。

MPR的基本内容是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

MRP II系统及主要内容。

把制造、财务、销售、采购、工程技术等各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系统,被称为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 II)。

MRP II就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基于企业经营目标制定生产计划,围绕物料集成组织内的各种信息,实现按需、按时生产。

ERP系统及主要内容。

EPR即企业资源计划,是为适应环境变化,由MRP II系统逐渐扩展为覆盖工程、财务、人力资源和项目管理等领域的企业全部活动,演化为新一代企业资源计划。

ERP把信息集成的范围扩大到企业的上下游,管理整个供应链,实现面向供应链的制造。ERP是一种企业内部所有业务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同外部合作伙伴之间交换和分享信息的系统,是集成供应链管理的工具、技术和流程,是管理决策和供应链流程优化不可缺少的手段,有助于实现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

造成系统开发困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新系统对当前管理模式影响较大;

2、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益不易用货币形式直接反映;

3、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差;

4、重视编程,轻视规划;

5、采用增加开发人员的方式来加快速度;

6:堆栈现象。

什么是编码?编码设计的原则?

编码是数字或字符来代表事物或属性的符号。

编码设计的原则:

唯一化;规律化;标准化;可扩充且容易修改;

BSP方法工作流程的核心部分。

1、定义企业过程和数据类;

2、分析研究现行系统寻企业支持;

3、研究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要求;

4、确定新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5、确定新信息系统的实现优化顺序。

BSP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支持企业目标,面向企业中管理各层次的要求,从方法论上摆脱信息系统对旧组织机构的依从性,使信息系统在结构上有良好的整体性,自上而下规划和自下而上实施相结合。

系统维护组织机构的人员组成。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期间,信息系统管理部门的人员通常按网络、硬件、软件、业务和行政等划分为不同的小组。

MIS的定义及对企业管理的支持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计算机)组成的能过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MIS能监测企业或组织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或组织行为,帮助其实现长远的规划目标。

数据库规范化的必要性。

如果不进行规范化,数据表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数据冗余。

2、更新异常。

3、删除异常。

4、插入异常。

鉴于上述存在各种问题,没有规范化的数据库开发的MIS将会出现大量的数据冗余,可能发生插入、更新、删除异常等现象,很难满足用户需求,所以数据库规范化是有必要的。

MIS开发的可行性分析从哪些方面着手?

1、技术上的可行性;

2、经济上的可行性;

3、管理上的可行性;

4、开发环境的可行性。

CIO的主要职能。

CIO是负责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的高级官员,主管和协调信息化规划的决策和实施过程,随担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信息系统的总体建构工作,从而以点带面,引导各单位以CIO为核心,建立建全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主要职能如下:

参谋作用;

桥梁作用;

企业信息化的总领队;

信息化培训。

MIS构建为什么要从“一体化”的角度?

在进行MIS建设过程中,应从总体出发,全面考虑,这样可以保证职能子系统(如会计、统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后勤管理等)共享数据,减少数据的冗余,保证数据的兼容性和一致性。

面向对象方法中的消息与方法。

方法使用对象具有了处理封闭数据的功能,而消息则激活了这种功能并建立了对象间通信的桥梁。

消息由消息的标识、接收消息的对象、若干个变元组成。

方法一方面描述了对象执行操作的算法,另一方面定义了响应消息的机制。

系统设计的原则。

简单性、一致性与完整性、灵活和适应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

系统总体设计中的子系统划分方法、划分原则。

子系统划分原则:

1、子系统要有相对独立性。

2、使数据冗余较小。

3、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

4、适应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

5、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子系统划分方法:

1、按职能划分。

2、按逻辑功能划分。

3、按通信划分。

4、按业务处理顺序划分。

5、按业务处理的时间关系划分。

系统维护的内容。

1、硬件维护。

2、系统软件维护。

3、应用软件维护。

4、网络维护。

5、数据维护。

6、运行环境维护。

从管理组织职能的纵向视角看,MIS包括哪些子系统,及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战略计划子系统。为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的调整提供辅助决策功能。

2、管理控制子系统。为企业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提供用于衡量企业效益、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制定企业资源方案等活动所需的信息。

3、执行控制子系统。确保基层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效地进行。

从管理组织职能的横向视角看,MIS包括哪些子系统?

1、生产管理子系统。

2、销售管理子系统。

3、物资管理子系统。

4、账务会计管理子系统。

5、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

开发MIS前,企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企业高层领导应重视和介入。

2、企业业务人员要有积极性。

3、企业要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

4、要有一定的投资保证。

系统设计的任务。

依据系统分析阶砓产生的文档资料,采用正确的方法确定新系统在计算机内应由哪些程序和模块组成,以及各模块之间应以什么方式连接等问题。同时还要使用一定的工具将所设计的成果表达出来。

BSP方法为什么强调从企业过程着手研究。

BSP方法强调从企业过程着手研究,主要是因为企业过程受组织机构变动的影响较小,以企业过程为基础着手研究,使用设计的系统可相对独立于组织机构,较少受体制变动的影响。

系统维护的工作内容、工作步骤。

系统维护主要包括硬件设备的维护、系统软件维护、应用软件系统维护、网络维护、数据维护和运行环境维护六部分内容。

系统维护的步骤:提出维护申请、技术评估、下达任务、制定详细计划、计划实施、组织验收、资料存档。

MIS的软件结构。

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和思想,大体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相应地,MIS的软件结构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描述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功能模块,是对MIS功能结构的进一步补充和细化,一般可用系统模块结构图的形式展示。

二是依附于硬件结构的MIS的软件结构,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开发工具和各种服务器软件等。

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任务划分、计划安排、经费管理、审计控制、风险管理、质量保证。

面向对象方法中对象的组成部分。

对象由对象的标识、对象中的操作集合、对象的数据结构,及对象对外消息接口四部分组成。

系统的经济评价和技术评价指标。

经济评价指标:

1、显性效益。

    (1)增加销售收入。

    (2)消除交易成本,使企业有效产量增加。

    (3)降低要素配置成本,同时使用企业有效产量增加。

    (4)节省库存成本。

    (5)降低日常活动费用。

2、隐性效益

    (1)提高企业的无形资产。

    (2)提高作业效率。

    (3)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4)驱逐假冒、创新仿伪。

技术评价指标:

1、系统效率。

2、系统可靠性。

3、可扩展性。

4、可移植性。

U/C矩阵划分子系统的步骤。

U/C矩阵划分子系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定义信息结构的过程,U/C图的左列是企业过程,最上一行是数据类。如果某过程产品某数据,就在矩阵某行某列写C。如果某过程使用某数据,则在对应矩阵中写U。开始时数据类和过程是随机排列的,U、C在矩阵中排列也是分散的,调换过程和数据类的顺序,尽量使用U、C集中在对角线上,然后U、C比较集中的区域用粗线框起来,这样的框就形成了一个个子系统。

MIS的功能结构。

任何一个MIS均有明确的目标,并由若干具体功能组成,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各功能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表现出系统的特征,这就是MIS的功能结构。

结构化设计的主要特点。

1、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结构。

2、块内联系大、块间联系小。

3、采用模块结构图的描述方式。

总体规划的主要步骤。

1、需求初步调查。

2、确定系统建设的目标。

3、初步确定子系统组成与基本功能。

4、拟定系统实施方案。

5、可行性分析。

6、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

数据库设计的主要任务。

依据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按一定的步骤,对系统分析阶段的数据字典进行规范整理,建立符合第三范式的数据组织结构。

MIS的基本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

BSP法中划分子系统的方法。

在BSP方法中,是根据信息的产生和使用来划分子系统折,划分子系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定义信息结构的过程,具体做法是用U/C图。

U/C图的左列是企业过程,最上一行是数据类。如果某过程产品某数据,就在矩阵某行某列写C。如果某过程使用某数据,则在对应矩阵中写U。开始时数据类和过程是随机排列的,U、C在矩阵中排列也是分散的,调换过程和数据类的顺序,尽量使用U、C集中在对角线上,然后U、C比较集中的区域用粗线框起来,这样的框就形成了一个个子系统。

系统详细设计的内容。

1、编码设计。

2、输入与输出设计。

3、人机界面设计。

4、处理过程设计。

5、数据库设计。

6、安全控制设计。

网络安全的特征。

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

提高系统可维护性的途径。

1、建立建全各类系统开发文档资料。

2、开发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各阶段所规定的开发原则和规范进行。

3、维护文档的可追踪性。

4、避免改旧错出新错的现象发生。

5、建立建全从系统开发到运行各阶段的管理制度。

详细调查的目的。

要搞清楚用户的想法和要求,通过一系列调研活动,尽可能准确、详细地了解用户的需求。

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封装与继承。

封装是一种信息隐蔽技术。封闭机制使用对象成为数据与方法的集成体,外部视图显示的只是对象封闭界面上的信息。封装使对象内部模块的改变不会对其他对象产生致命的后果。

继承是子类自动共享父类中的方法和数据的机制,描述了人类由一般到特殊、自顶向下的演绎能力。它使MIS的体系结构具有了开放性。对于父类,继承意味着“遗传”,子类可以自动共享其中的数据和方法;对于子类,继承又意味着“变异”,子类可以放弃父中的一部分数据和方法,并增加新的数据和方法,或对原有部分进行重载变形。

系统评价报告的内容。

1、引言

    (1)摘要

    (2)背景

    (3)参考资料

2、评价内容

    (1)技术性能指标评价

    (2)经济指标评价

    (3)综合性评价

管理控制型MIS。

管理型MIS主要用服务于组织中的中层管理者,提供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和报表、报告等功能,涉及多项业务的综合管理。主要目的是使用组织的中层管理人员通过固定格式的报表、报告和综合查询、统计分析,了解和监视管理领域的运行情况。

原型法的主要步骤。

在获得一组基本的用户需求后,快速地开发出新系统的一个原型,用户、开发者及其他有关人员在试用原型的过程中,加强通信和反馈,通过反复评价和反复修改原型系统,逐步确定各种需求的细节,适应需求的变化,从而最终提高新系统的质量。

总体规划中可行性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

1、引言。

2、现行系统调查与分析。

3、新系统建设方案。

4、可行性论证。

5、结论。

系统评价的目的。

1、检查系统的目标、功能及各项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2、检查系统的技术能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等质量问题。

3、检查系统的使用效果。

4、根据评审和分析的结果,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

事务型MIS的概念。

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服务于组织的基层管理者,主要目的是具体业务过程的自动化。

数据备份与数据归档的异同点。

数据备份与数据归档都是将数据复制到可移动媒体上存储,数据备份在操作完成后不对原始数据进行另外的操作,而数据归档在完成复制后将原始数据从硬盘上删除,释放存储空间。

系统模块结构的评价标准。

评价模块质量的标准是“耦合小,内聚大”。耦合小就是模块间尽可能相对独立,从而各模块可以单独开发和维护。内聚大就使得模块的可理解性和维护性大大增强。

本文为123.5ikfc.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123.5ikfc.com/04757/definition.html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各章节知识点 123.5ikfc.com/04757/poin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