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二十四名将顺口溜

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乱世出英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一员员威名远播的猛将令无数后人津津乐道。

三国二十四名将顺口溜

三国二十四名将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

神枪张锈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三国24名将排名:吕布、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许褚、孙策、太史慈、夏侯惇、夏侯渊、张辽、张郃、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张绣、文丑、颜良、邓艾、姜维,24位三国时期的将领。

三国24位名将源于一首串联三国前期到后期武将的打油诗,出处不详,在民间及网络论坛广为流传,更多为了顺口和押韵,不必纠结排名,比如还流传着: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

另一三国武将排名顺口溜:

无敌温侯狂戟飞,子龙枪神人更美;

古之恶来称典韦,关公武圣高地位。

西凉马超沙场威,盖世猛将推张飞;

强悍孙策霸王气,许褚虎痴怕过谁?

太史力掀江东水,甘宁原为锦帆贼;

黄忠老将出神箭,张辽惊得敌胆碎。

大智神勇赞姜维,庞德抬棺死不畏;

文远名镇逍遥津,周泰救驾濡须口;

血胆英雄数夏侯,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

邓艾奇袭功甚伟,无奈争功命西归。

"三国二十四名将"这里的"名将"实际是指武将的武力值,而没有包含他们的用兵谋略,因此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二十四武将"。

还有一则三国名将顺口溜:

天下温候戟无双, 神枪子龙啸当阳,勇猛典韦号恶来。

武圣掩月青龙开,马超身价盖天高。

张飞长板操长矛,文远威镇逍遥津。

张颌剑阁归阴曹,干宁百骑结魏营。

黄忠手握宝雕弓,太史为人最仁义。

既然有武将排名,当然也有“三国24谋士”的排名,分别如下:

诸葛亮、庞统、郭嘉、戏志才、贾诩、程昱、荀彧、荀攸、鲁肃、徐庶、田丰、沮授、陈宫、法正、蒯越、陆逊、诸葛瑾、许攸、审配、张昭、顾雍、阚泽、马良、刘巴。

当然,不管是武将还是谋士的排名,都是读者读《三国演义》后杜撰的,每个三国的读者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三国人物排名。

这二十四名将当中,有3人不属于魏蜀吴,他们是吕布、文丑和颜良。

吕布曾被朝廷封为平东将军,是四平将军。

文丑和颜良是袁绍手下大将,他们主帅袁绍是大将军。但他手下将领职位都不高,文丑和颜良的官职是杂号将军。

三国24名将中有7人属于蜀汉将领,分别是赵云、关羽、张飞、黄忠、马超、魏延、姜维。

刘备进位汉中王,封关羽、马超、张飞和黄忠四人为四方将军,其中关羽是前将军。刘备称帝,封马超为骠骑将军,张飞为车骑将军,他们的官职在关羽之上。黄忠在刘备称帝前已经病逝,所以他的职位为后将军,位居关羽之下。

赵云是刘备的护卫,所以官职不高。在刘备时的官职为翊军将军,刘禅迁升赵云为镇东将军,属于四镇将军。

魏延和姜维都是刘禅的重臣,他们的职位比较高。魏延做到了征西大将军一职,姜维官拜大将军,总领蜀汉军马。

东吴有太史慈、孙策、甘宁和周泰四人进入三国二十四名将。

四人当中,孙策最特殊。他被汉帝封为讨逆将军,是杂号将军。甘宁和太史慈都死在孙权称帝之前,甘宁的官职是折冲将军,太史慈的官职折冲中郎将,都是杂号将军,周泰的奋威将军也是杂号将军。

二十四名将中,曹魏人数最多,有10人入选。

典韦和许褚二人充当着曹操的护卫,他们的官职不高。典韦的官职为武猛校尉,许褚的官职为武卫将军,都是杂号将军。

夏侯渊和夏侯惇是曹魏宗亲,他们的地位比较高。夏侯惇官拜大将军,但是没有实际权力。夏侯渊的最高官职为征西将军,是四征将军。

张辽的职务为前将军和征东将军,张郃的职务为征西车骑将军,徐晃的职务为右将军,张绣的职务为破羌将军,邓艾为镇西将军。

张辽职位和关羽相同,张郃的职位高于关羽,其他4人的职位低于关羽。

因此,三国二十四名将当中,姜维和夏侯惇都是大将军,职位最高。姜维有实权,所以他才是二十四名将中官职最高之人。

三国24名将介绍

1、吕布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人,在三国24名将中排名第一,在《三国演义》里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吕布膂力过人,号称”飞将“,又因其外表华美,并有坐骑赤兔马,”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用来形容某一领域的佼佼者。

在《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其武器也被虚构为方天画戟。在《三国演义》第三回中吕布首次亮
相: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

2、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

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有“文诸葛,武赵云”之说,《三国演义》中也把赵云封为蜀国五虎上将之一,赵云的许多故事都搬上了戏剧舞台,至今都在传唱。人们喜爱赵云是因为他忠义、武功高、形象英俊,更是一个常胜将军,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低调,谦虚,可以说赵云是—个完美形象的化身,完全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点。

《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即是如此,刘备把保护家小的重任给了赵云。而这一战恰是赵云经典成名之战,演义中记载: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云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洪回报曹操。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3、典韦

典韦,无字,陈留己吾人,东汉末年名将,是曹操帐下的一个勇士,被称为“古之恶来”。

《三国演义》中写,典韦相貌魁梧,臂力过人。曾经有过单手举起牙门旗的做法,使用一双大铁戟,据说有八十斤。典韦本属张邈,曾单手举起牙门旗。后转投曹操,在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阵,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率十余人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4、关羽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人,汉末亡命涿郡,与张飞从刘备起兵。

在中国,关羽这个名字我们似乎可以用家喻户晓来形容,关羽在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单刀赴会”等等众多事迹,特别是《三国演义》中将关羽刻画成了“义”的化身。《三国演义》里描绘他“身长九尺,长二尺,如重枣,若涂脂,风眼,蚕眉,貌堂堂,风凛凛”,称“美髯公”。“跨骑一匹浑身如火炭的赤兔马,披绿战袍,一把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冠三军,向无敌”。

5、马超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少年成名,蜀汉名将,“五虎上将”之一。

诸葛孔明曾评价将军马超“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

马超之父马腾,献帝时为征西将军,后与曹操有隙,举家被害。由于马超与曹操之间的恩恩怨怨,马超的全家被曹操杀害,马超为报家仇,与曹操对战了 4 年之久,后来辗转不定,最终投靠了刘备。

超领腾部曲,转战万里,后归蜀汉,在三国的历史上谱写了悲壮慷慨的一曲,辉煌灿烂的一页,对蜀汉政权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

6、张飞

张飞,字益德(《三国演义》中字翼德),幽州涿郡人,蜀汉名将,与刘备、关羽“桃园三结义”。

张飞与关羽皆被称为“万人敌”,《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出场并不多,但是他却在为数不多的亮相中展现了鲜明的性格特征:秉性刚烈,性如烈火,嫉恶如仇、正气凛然;作战时骁勇善战、一马当先;更兼粗中有细,有勇有谋。

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水断桥,曹军没人敢逼近;与诸葛亮、赵云扫荡西川时,于江州义释严颜;汉中之战时又于宕渠击败张郃,对蜀汉贡献极大,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后被范强、张达刺杀。

8、许褚

许褚(zhǔ),字仲康,谯郡谯县人,三国曹魏猛将,“虎候”许褚酣斗马超,勇斗张飞,在曹操这边被称为“虎痴”。

《三国志》里关于许褚的记载,“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曹操一见到许褚就说“此吾樊哙
也”,当天便让他担任警卫工作。樊哙是刘邦的一员虎将,曹操将许褚比作樊哙,对他的信任与认可度可见一斑。

渭南之战时在身披重甲的情况下左手掩面,右手控船浆令曹操安然成功渡河,上岸才发现早已身中数箭,在与马超、韩遂会面时只让许褚相随,期间马超欲袭曹操,但听闻许褚之名兼怀疑从骑就是许褚,便问曹操虎侯安在,曹操指着许褚,许褚怒视马超以令他放弃。

当曹操去世时许褚哭至吐血,曹丕其迁作武卫将军,负责宫中安全。曹叡继位时封其为牟乡侯,不久去世,谥曰壮侯。

9、孙策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人,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三国演义》称其武勇犹如霸王项羽,绰号“小霸王”,是东吴政权的实际缔造者。

孙策自幼仪表堂堂,勇武过人。在其父孙坚身亡之后,自知势单力薄,不得不投奔到袁术帐下,袁术初见孙策,便十分赏识孙策的才干。但袁术却对孙策抱有戒心,迟迟不肯予以重任,孙策深知这点,离开了袁术。

孙策以弱冠之龄,面对江东错综复杂的形势,深明大义,恩威并施,一步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孙策绝非只是善战的骁将,更兼有开国政治家英明果断的素质,堪称一代贤明人主。

10、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东吴名将。

太史慈来到东吴以后,很快就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当时刘表的侄子刘磐有骁勇的名声,数次带兵骚扰东吴的边境。孙策任命太史慈为建昌都尉,引兵拒之。刘磐听说太史慈驻守在边境,“绝迹不复为寇”。后来曹操知道了太史慈的名头,偷偷派人送给他一只箱子,里面装了一味中药——当归。其时青州已经是曹操的地盘,曹操的意思十分明显,就是希望太史慈能为他所用。太史慈对此置之不理。

后来孙策去世,孙权掌握了东吴大权,“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把东吴南方的安危完全交给太史慈负责。

令人遗憾的是太史慈后来英年早逝了,去世时年仅四十一岁,甚至没来得及参加著名的赤壁之战,当然也谈不上在此后的三国争战中一显身手了,这可能也是他在历史上名声不够响亮的原因。

11、夏候惇

夏候惇,字元让,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夏候惇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与吕布军交战时,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被称为“独眼夏候”。

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青龙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庙庭。

夏侯惇一生多在军旅,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

12、夏候渊

夏候渊,字妙才,沛国谯县人,三国曹魏名将,太仆夏侯婴后代。

夏侯渊早年跟随曹操征伐四方,先后任骑都尉和陈留、颍川二郡太守。参加官渡之战,负责督运粮草。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出其不意,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

渭南之战后,夏侯渊率军剿灭关陇地区的韩遂余部以及羌、氐部落,威震关右地区。凭借功勋,累迁征西将军,受封博昌亭侯。张鲁投降曹操后,夏侯渊负责镇守汉中。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率军进攻汉中,夏侯渊被黄忠袭杀。

13、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张辽早年追随吕布,是吕布麾下“八健将”之一,勇武与谋略俱佳。连一向自大的关羽也对张辽称赞有加,白门楼时同吕布一起被曹操所擒,曹操爱其勇烈,待为上宾,张辽也感曹操恩德,遂降。

张辽一生几乎全部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他先后跟随曹操战山东、讨袁谭、灭袁尚、平辽东。合肥之战,张辽以八百精锐击退孙权十万之众,名震江淮,曹操深感张辽在这一战役中的莫大功勋,遂拜辽为征东将军。

14、张郃

张郃(hé),字儁乂,河间郡鄚县,三国时曹魏名将。

张郃是魏“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之一。先后跟随韩馥、袁绍。官渡之战中,张郃率部投降了曹操,为曹操平定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时,正是张郃在街亭击败马谡。

曹魏建立后加封为征西车骑将军,张郃多次抵御蜀汉诸葛亮的进攻,于公元231年在木门道被诸葛亮设伏射死,谥曰壮侯。

陈寿评价张郃:张郃以巧变为称;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15、徐晃

徐晃,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五子良将”之一。

徐晃曾经多次建功,及后以声东击西的战术击退围城部队,并且解救樊城,击败蜀汉名将关羽,因为在此役中治军严整井然有序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16、庞德

庞德,字令明,南安郡狟道县人。

在初平年间,庞德投奔马腾帐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屡立战功。建安年间,庞德跟随马超征战平阳,抵御袁将郭援,在马上亲斩郭援首级。每次出征常冲锋陷阵,勇冠凉州三军。后几经辗转,随张鲁归降于曹操麾下,被授官立义将军,封关内亭侯,食邑三百户。

219年,庞德协助曹仁抵御关羽。两军对垒期间,常骑白马驰骋奔杀,曾一箭射中关羽前额,被关羽军称作“白马将军”。时值汉水暴溢,他率诸将与关羽殊死搏斗,箭镞射尽,又短兵相接。而他格斗益怒,胆气愈壮,力战多时后因小舟被洪水打翻为关羽军所擒。关羽敬重他的刚毅威武,以封将劝降,但他却怒目不跪,怒斥关羽,最终殒身殉节。

17、甘宁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

少年时好游侠,纠集人马,持弓弩,在地方上为非作歹,人称锦帆贼。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开始建功立业。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

甘宁虽然粗野凶狠,暴躁嗜杀,甚至违反承诺、违抗命令,但是,开朗豪爽,有勇有谋,轻视钱财,敬重士人,厚待士卒,并深得士卒拥戴。陈寿在史书中将他列为“江表之虎臣”。

18、周泰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三国时期孙吴武将。

孙策平定江东时周泰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后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吴将朱然、徐盛等因此对其拜服。

公元203年(建安八年),周泰随孙权西讨黄祖,立下战功,但未能攻破城池,而又有山贼作乱,不得已而退兵。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周泰在讨伐黄祖一战有功。后与周瑜、程普拒曹操军于赤壁,攻曹仁于南郡。曹操出濡须,周泰勇战击退曹操。

19、魏延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魏延之勇武自不必说,不输蜀汉五虎“关、张、赵、马、黄”,战长沙降刘备后,屡立战功,参加过赤壁之战、夺取西川、平定南蛮、北伐曹魏等。在谋略上魏延也是一位奇才,诸葛亮首次伐魏,魏延就献计,建议兵出子午谷,直取长安,中原唾手可得,可因为诸葛亮对魏延的成见,此计未被采纳,使伐魏失去战机。

陈寿在《三国志》中说魏延“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魏延勇猛善战,是蜀汉五大名将之后首屈一指的骁勇之将。

20、张绣

张绣,武威祖厉人,骠骑将军张济的从子,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初随张济征伐,张济死后与刘表联合,后降曹操,因不满其言行而突袭曹操,复与刘表连和。官渡之战前夕,听从贾诩的建议再次投降曹操,参加官渡之战,官至破羌将军,封宣威侯。

在北征乌桓(207年)途中去世(一说为曹丕逼死),谥定侯。

21、文丑

文丑,字叔恶,东汉末年冀州牧袁绍帐下的大将。

磐河一战,文丑连败数将,差点擒获公孙瓒,与赵云大战未分胜负,随后与颜良为先锋,击公孙瓒,平定河北。

公元200年,袁绍渡河兵至延津,使文丑与刘备挑战,曹操以辎重就道饵敌,文丑兵乱,遂被操击破而死。

22、颜良

颜良,字公骥,安平郡堂阳县人,东汉末年河北名将。

颜良是东汉末期袁绍部下的武将,有威名。颜良与文丑一起作为袁绍军队的勇将而闻名,孔融以颜良、文丑作为袁绍军队的武将代表劝谏曹操小心他们。

官渡之战,袁绍令颜良进攻白马(今河南滑县)。司空曹操采用军师荀攸“声东击西、轻兵掩袭”之计,大败袁军,颜良本人也被关羽亲自刺死,白马之围遂解。

23、邓艾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

邓艾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泰始九年(273年),邓艾被平反昭雪。

24、姜维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

姜维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可证,姜维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干部”之一。

姜维的一生为蜀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归附蜀汉后曾先后四次随诸葛亮出师北伐,立下了许多战功。

诸葛亮逝世后,他从容镇定,有条不紊地整顿军马安全撤退。费祎死后,他总揽军权,曾先后多次出兵北伐,决心完成前人未竟事业统一天下。

直到刘禅投降,西蜀灭亡后,他还想利用钟会复兴蜀汉。

三国十大谋士

1、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术,匡扶汉室,辅佐后主,只可惜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当之无愧的三国无双。

2、司马懿:和诸葛亮抗横多年,又智夺大权,为西晋建立和统一三国开创了基业。

3、贾栩:就谋士地位来说,可为第一,三国第一毒士。

4、郭嘉:曹操最器重和痛惜的谋士,极其多智。

5、庞统:诸葛亮和其并称卧龙凤雏,自然不俗,只可惜落凤坡一役,身丧黄泉。

6、陆逊:可谓东吴第一高人,吕蒙死后中流砥柱,火烧连营,杀得刘备落荒而逃。

7、徐庶:诸葛亮的朋友,可惜屈事曹操,不得其志,身在曹营心在汉。

8.、程昱:此人虽然名气不大,可智略不低。

9、荀彧:曹操重要谋士,王佐之才,为匡扶汉室竭尽心力,终因与曹操理念不合,死不瞑目。

10、周瑜:东吴名将,赤壁一战天下尽知,只可惜过早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