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暑,二十四节气第12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7月23日前后,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导航:节气大暑 | 大暑时间表 | 大暑三候 | 古时避暑大暑气候 | 大暑习俗 | 大暑诗词 | 大暑农事 | 大暑养生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大暑,二十四节气第12个节气,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的时间在每年的7月23日至2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

《逸周书·周月解》“夏三月中气,小满、夏至、大暑”。汉代刘安编撰的《淮南子》有二十四节气的完整记载,大暑就在其中。

《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大暑节气与小暑节气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暑,炎热的意思,意思是指天气开始变得炎热起来。小暑虽然温度高,天气热,但是紧跟着的大暑才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之说。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大暑时节正值三伏天“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

大暑节气时间表

大暑节气日期计算公式:大暑日期 = [ Y * D + C ] - L

公式参数解释:Y为年份后2位数,D为0.2422,L为闰年数,21世纪C的值为22.83。

举例说明:2028年大暑日期 = [28*0.2422+22.83] - [28/4] = 29-7 = 22,即2028年大暑日期为7月22日。

公式计算太麻烦?下面给出2020年至2050年大暑时间表。

2020年-2050年大暑节气时间表
2020年大暑时间2020-07-22 16:36:53
2021年大暑时间2021-07-22 22:26:26
2022年大暑时间2022-07-23 04:07:00
2023年大暑时间2023-07-23 09:50:28
2024年大暑时间2024-07-22 15:44:26
2025年大暑时间2025-07-22 21:29:27
2026年大暑时间2026-07-23 03:13:05
2027年大暑时间2027-07-23 09:04:40
2028年大暑时间2028-07-22 14:53:59
2029年大暑时间2029-07-22 20:42:06
2030年大暑时间2030-07-23 02:24:54
2031年大暑时间2031-07-23 08:10:29
2032年大暑时间2032-07-22 14:04:45
2033年大暑时间2033-07-22 19:52:49
2034年大暑时间2034-07-23 01:36:22
2035年大暑时间2035-07-23 07:28:42
2036年大暑时间2036-07-22 13:22:42
2037年大暑时间2037-07-22 19:12:38
2038年大暑时间2038-07-23 00:59:56
2039年大暑时间2039-07-23 06:48:12
2040年大暑时间2040-07-22 12:40:52
2041年大暑时间2041-07-22 18:26:43
2042年大暑时间2042-07-23 00:06:23
2043年大暑时间2043-07-23 05:53:31
2044年大暑时间2044-07-22 11:43:26
2045年大暑时间2045-07-22 17:26:54
2046年大暑时间2046-07-22 23:08:48
2047年大暑时间2047-07-23 04:55:36
2048年大暑时间2048-07-22 10:47:05
2049年大暑时间2049-07-22 16:36:28
2050年大暑时间2050-07-22 22:21:35

大暑时间 123.5ikfc.com/24jieqi/dashu.html#time

大暑节气三候

一年分为24个节气,一个节气又分为三个物候,一候约5天。

中国古代将大暑节气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是说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廿四节气之大暑

大暑节气初候【腐草为萤】

《格物论》说:“萤是从腐草和烂竹根而化生。”亦有鬼火之称。在古代,科学并不发达,那些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人们只能以主观意识来猜测和推断。

其实,“腐草为萤”说的是营火虫产卵的事。萤火虫多在夏季水边的草根上产卵,幼虫入土化蛹,次年春天变成虫。

古人误以为萤火虫是由腐草本身变化而成,这只是眼中所见的一种假象。在这个炎热的时节,人都躲到阴凉处蔽日,而萤火虫却在此时孵化出壳,晚上的荧光点点在酷暑中给人带去无限的浪漫和清凉。

大暑节气二候【土润溽暑】

《礼记·月令》中说“土润溽暑”,即土壤浸润,空气湿热——降雨多,土壤、空气湿度大,温度高,是农作物疯长的时刻。

溽暑,犹言暑湿之气,指盛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由此可见夏热之毒。

“桑拿天”里人们心生烦躁;“龌龊热”则令人夏不坐木,这中间的一热一湿,仿佛两头张牙舞爪的猛兽,无情地侵蚀着人的愉悦和健康。但可喜的是,庄稼的长势让人对生活充满希望。

大暑节气三候【大雨时行】

《逸周书》曰:“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

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雨水丰沛、也是雷暴最常见、高温日数最集中、最频繁的时期。因此,大暑时节也是雷雨天气横行的季节。

古时候人们怎么过大暑?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想方设法应对酷暑。

由于酷热气候,在以大暑为代表的三伏天内,人们以安居静养为主。为了消暑,还发明了种种民俗,在古代尤为昌盛。古有伏日颁冰之仪式,即伏日将头年腊月窖藏的寒冰取出,供人们消暑。

古人的空调房

古人称可以避暑消夏的房间为夏房,后来泛指一切用于纳凉的房间,效果类似于现代的空调房。比如先秦时期的“窟室”,秦汉时期的“凉房”,以及后来的“冰室”。不过,由于夏房的制造成本高,所以一开始只有帝王及贵族才能拥有。

到了汉代,帝王贵族便不再使用地下室了,而是建造了专门的“空调房”——清凉殿,与清凉殿配套的消夏设施,有石质的床以及冰块。

唐代的时候,统治者在长安大明宫太液池的南岸修建了一组宫殿——含凉殿。含凉殿的设计非常巧妙,巧匠利用机械装置将殿旁的水提升到高处,水再由高处落下推动扇车的扇叶,从而为殿内送去凉风。

古代的帝王、贵族可以不计成本地建造夏房,但是普通百姓就不得不量力而行了。有一点儿钱的百姓,他们会在家中的厅内或者房间里挖一口深井,井口用盖子盖妥,盖子上方凿一个孔,夏天便有冷气从孔里面传出来。这种“空调井”除了有夏季纳凉的效果,还能储藏食物,延长食物的存放时间。在老版本的电影《三国演义》里有这样的一个情节——盛夏时节,张飞将自家肉店的猪肉存放在一口井里,井上面盖上磨盘。张飞说:“谁能推开此磨盘,可尽取井中肉。”鉴于《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代,可见挖深井储肉的做法至少在明代就已经有了。

古人的冰箱

从周代开始,就有一种专门为王室采集冰块的官职——凌人。从每年十二月开始,凌人便命令工匠将冰块收集到冰窖里储藏起来;第二年夏天的时候,工匠将冰块取出来供王室成员使用。

人们除了将冰块拿来做冷饮、冰镇瓜果饮料,还拿来放在房间里降温。古代的“冰箱”,一开始就兼具冰镇与降温的功效。

唐宋至明清帝都京师,入夏即有皇家赐冰之举。宋代朝廷从初伏日开始,“每日赐近臣冰,人四匣”。明代还会在立夏日,赐冰给文武大臣。明代文学家钟惺《夏冰》即是对此事的记载。

当时在京城有敲击冰盏、沿街叫卖凉冰的小贩,直到清代仍存,冰盏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史料记载其“清冷可听,亦太平之音响也”。

至晚清,北京仍有赐冰之举。从暑伏日到立秋,各衙门例有赐冰,按照官员等级不同发放“冰票”,人们凭借冰票自行领取。

心静自然凉

古时不少文人雅士都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心静自然凉”是古人避暑纳凉的最高境界。

诗人王维为了应对酷暑,竟抱着古琴走进幽深碧翠的竹林,席地而坐,流连忘返,留给后人百读不厌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沿湖赏荷花,亦是古人消暑的佳趣。盛夏六月荷花盛开,无论北京、杭州、南京,人们在傍晚时分,出门欣赏新开的荷花。

而杭州西湖自唐代以后开始种植青莲,文人雅士暑日则泛舟其上;而南京的莫愁湖、玄武湖是盛夏赏荷的胜地。暑月游船也是当时民俗之一。旧时南京人在大暑时节,乘船夜游秦淮,“呼茗清谈”,赏月观景,风光无限。

大暑节气的气候特征

“大者,乃炎热之极也。”大暑节气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大暑在7月底到8月初,此时正是西太平洋副热带暖高压的活跃期,它时常盘踞在中国东部地区,强盛的时候,可西进控制到中国西南地区东部,如四川东部、重庆等地。同样,在夏季,中国大陆许多地区常常受大陆高压控制,晴空少云,地面滚热,气温居高不下。

一般来说,在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子里(气象上称为“炎热日”),中暑的人数明显增多。而当日最高气温达 37℃以上时(气象上称为“酷热日”),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又大,更令人感到闷热难当。

长江沿岸的南京、武汉和重庆,每年的“炎热日”平均达17—34天之多,“酷热日”也有3—14天。

此外,江西贵溪、湖南衡阳、四川开县等地,全年平均“炎热日”都在 40 天以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大“火炉”。

常年看,高温、暴雨、台风是大暑节气期间的主要天气。

往往,这个时期,副热带高压控制南方大部,江南、江汉、西南地区东部、黄淮等地高温频繁,长时间高温少雨,还容易出现伏旱;而北方地区此时却是多雨的时候,华北、东北等地此时正处于“七下八上”的主汛期,强降雨频繁。

大暑节气的习俗

大暑节气的民间习俗很多都与吃的有关,这一时节的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如粤东南地区就流传着一句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而我国的台湾地区则有在大暑吃凤梨的习俗,因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而且有败火的作用。

另一种是有些地方的人们习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湘东南还有在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

吃“烧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

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冻和烧仙草也是厦门人常见的消暑凉品。

吃荔枝

大暑,按莆田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吃荔枝,叫做“过大暑”。

民间传说大暑这一天吃荔枝,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

吃凤梨

大暑期间,我国台湾地区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

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吃面条

大暑到,临沂城乡就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汤)或者吃面条的传统习俗。

这一天,家家户户嫁出去的闺女和结了婚的儿子都要回父母家,杀上一只羊,做上一锅凉面条,全家人一起喜气洋洋喝羊汤,吃面条,热热闹闹过大暑。

吃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

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说的是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吃“半年圆”

大暑前后就是农历六月十五日,台湾也叫“半年节”,由於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意义是团圆与甜蜜。

吃童子鸡

湘中、湘北素有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

童子鸡,是指还不会打鸣,或饲育期在三个月内体重达一斤至一斤半、未曾配育过的小公鸡。

之所以要选择童子鸡,是因为童子鸡体内含有一定的生长激素,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都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即使是年轻人,体质虚弱的也未尝不可一试。

送瘟神

三伏暑天,赤日炎炎,也是瘟疫疾病的爆发期。

过去人们在河船上要举行祭祈活动,将船划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以示送走瘟神,百病无踪。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

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煎青草豆腐

大暑节气来临,温州人有煎青草豆腐的习俗。

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用仙草、甘草、夏枯草与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煎制成豆腐形状、冷却后即可食之,清凉解毒,生津止渴。过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

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

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贴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如银行卡大小,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

在夏天农历的头伏日期贴在后背一些特定部位上,据信可以治疗预防冬天发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喝暑羊

“喝暑羊”是流行在鲁中南革命老区沂蒙山区和鲁西南地区的大暑习俗。其中,以山东单县羊汤最为闻名。

伏暑的羊汤汤质优美、营养丰富,具有健腺益气、温补肾阳的良好功效,成为农闲时期人们饭桌上的一道风味俱佳的滋补美味。

大暑节气相关诗歌、谚语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瓜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絳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次韵子都兄大暑》【宋】李洪

绕屋扶疏树,吾庐粗胜陶。

去来梁燕语,旦夕女婵号。

蕙槁兰将败,萧锄艾亦薅。

侵檐添绿竹,映日缱红桃。

得友人皆面,哦诗语未高。

饮泉荫松柏,直欲广风骚。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大暑松下卧起二首·其一》【宋】陈天瑞

迅翻趋炎歊,高标閟幽雅。

隐士何所营,茇之清荫下。

故居禾黍生,帡幪若大厦。

熟卧南风边,飞梦游虞夏。

五弦天上鸣,击壤歌满野。

起来记遗音,析薪有樵者。

《大暑登东城》【元】许衡

三丈危城日暮登,暑威殊不霁凭陵。

何时太华高峰上,细嚼松阴六月冰。

大暑息林下》【宋】彭汝砺

溪流转东西,日色不可障。

水风鼓炎热,如坐蒸炊上。

幽林隤山谷,弛楫没清旷。

行矣难少留,白云在吾望。

大暑》【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唐】杜甫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千室但扫地,闭关人事休。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

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炎宵恶明烛,况乃怀旧丘。

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束带负芒刺,接居成阻修。

何当清霜飞,会子临江楼。载闻大易义,讽兴诗家流。

蕴藉异时辈,检身非苟求。皇皇使臣体,信是德业优。

楚材择杞梓,汉苑归骅骝。短章达我心,理为识者筹。

《销夏》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登殊亭作》【唐】元结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水调歌头·大暑》【宋】刘辰翁

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汉斗牛间。

正是使君初度,如见中州河岳,绿鬓又朱颜。

茎露一杯酒,清彻瑞人寰。

大暑退,潢潦净,彩云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动如山。

从此五风十雨,自可三年一日,香寝镇狮蛮。

起舞愿公寿,未可愿公还。

《大暑戏赠希古》【宋】张耒

去年挥汗对淮流,寒暑那知复一周。

土润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

鬓须总白难相笑,观庙俱闲好并游。

只怕樽前夸酒量,一挥百盏不言休。

大暑留召伯埭》【宋】尤袤

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

平生山林下,散发颇箕踞。

一官走王事,三伏在道途。

我非褦襶儿,亦尔困驰骛。

居然恋俎豆,安得免羁馽。

区区竟何营,汩汩此飘寓。

渊明应笑人,有底不归去。

《大暑松下卧起二首》【宋】陈天瑞

炎威一何骄,不有商飙惨。

苍茫云海路,飞龙不可览。

我本灌园人,昔乃从铅椠。

万事已恢心,十载空尝胆。

亭亭松篁边,小池开菡萏。

芬清泥自污,根固波徒撼。

终日哦其间,一卧寂百感。

相期晚节香,看此秋容淡。

《萤》【唐】徐夤

月坠西楼夜影空,透帘穿幕达房栊。

流光堪在珠玑列,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黄卷字,轻轻化出绿芜丛。

欲知应候何时节,六月初迎大暑风。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大暑节气相关谚语:

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小暑捋,大暑割。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

大暑来,种芥菜。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过了大暑不种芥,过了小暑不种豆。

小暑小割,大暑大割。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

小暑收大麦,大暑收小麦。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大暑的农事活动

大暑节气前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此时农作物生长速度也最快。早稻进入收获期,棉花进入花铃期,大豆正值开花结荚期。我国大
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较为频繁,在农业生产上应抢收抢种。当然,抗旱、排涝、防台风等任务也很重。

早稻收获及晚稻插秧

“禾到大暑日夜黄”,对中国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晚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要根据天气的变化,灵活安排,晴天多割,阴天多栽,在7月底以前栽完双晚,最迟不能迟过立秋。

灌溉

棉花花铃期叶面积达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间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在70-80%为最好,低于60%就会受旱而导致落花落铃,必须立即灌溉。要注意灌水不可在中午高温时进行,以免土壤温度变化过于剧烈而加重蕾铃脱落。

大豆开花结荚也正是需水临界期,对缺水的反应十分敏感。农谚说:“大豆开花,沟里摸虾”,出现旱象应及时浇灌。

抗旱

酷暑盛夏,水分蒸发特别快,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

黄淮平原的夏玉米一般已拔节孕穗,即将抽雄,是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要严防“卡脖旱”的危害。

大暑时节即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

“禾到大暑日夜黄”,对我国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顶烈日战高温的“双抢”战斗已拉开了序幕。俗话说:“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季晚稻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一般在7月底以前栽完,最迟不能迟过立秋。流行于福建省的一些谚语,就说得更为清楚了,“七月小暑大暑连,夏收夏种要抢先,选种积肥防风涝,抢收快种保丰年”。

大暑”后的伏日里,各种夏作物,如夏玉米、夏大豆、棉花、甘薯、水稻等,在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发育最为旺盛。此时,有的地区棉花已经成熟可以采摘了,“七月小暑大暑连,茶园出来去摘棉”。

由于气温偏高,水分蒸发极快,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谚语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大豆开花结荚也正是需水临界期,对缺水的反应十分敏感。农谚说:“大豆开花,沟里摸虾。”出现旱象应及时浇灌。对于生长快速的庄稼,此时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合理安排农事,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伏天是播种蔬菜的最好时节,农谚说:“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

蔬菜农事

1、大暑后,可以露地分批陆续播种一些苋菜、木耳菜、空心菜、香菜、菠菜等耐热的叶类蔬菜。干旱的地区需要注意给蔬菜补足水分,降水多的地方要多加防范烂根现象。

2、秋冬茬日光温室种植的番茄、辣椒、甜椒、茄子等茄果类作物正值播种适期。要选好育苗场所,还要做好种子消毒和处理工作,重点做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防治工作。

3、大姜已经过小培土期,这期间对根部伤害很大,可使用“海状元”双藻倍能,恢复根系、抗高温、防呕根、防涝害。

果树农事

1、果树管理要注意减少裂果、控梢疏果。夏季修剪在放秋梢前15天-20天进行。对初始结果树夏梢25厘米-30厘米以上的进行摘心或短截,对衰老树适当短截,促进发新梢,更新复壮树体。

2、7月中下旬苹果秋梢已开始生长,此时要补充一定氮钾肥,为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及时提供养分。同时此时期叶面补充钙镁中微量元素,可有效预防后期苦痘病、痘斑病、水心等果实问题,还能够增加果实表光及硬度,延长果实贮藏期。

经作作物农事

1、棉花花铃期叶面积达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间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在70—80%为最好,低于60%就会受旱而导致落花落铃,必须立即灌溉。要注意灌水不可在中午高温时进行,以免土壤温度变化过于剧烈而加重蕾铃脱落。

2、大豆开花结荚也正是需水临界期,对缺水的反应十分敏感。农谚说:“大豆开花,沟里摸虾。”出现旱象应及时浇灌。对于生长快速的庄稼,此时应保证充足的水分。

大田农事

1、对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应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晚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要根据天气的变化,灵活安排,晴天多割,阴天多栽,在7月底以前栽完双晚,最迟不能迟过立秋。

2、黄淮平原的夏玉米一般已拔节孕穗,即将抽雄,是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要严防“卡脖旱”的危害。

其他农事

大暑到来,气温升高,高温时要预防畜牧中暑,养殖户要注意日晒(病)和烂蹄(病),及时做好防治措施。高温易导致鱼塘的水中缺氧,一旦鱼泛塘,会对养殖户造成一定损失,注意在日出之前头浮起,可以用矾水泼洒或者盐水喷,全塘的鱼患可以平息。

炎热的大暑也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愈热香愈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大暑节气话养生

大暑节气,气温高,湿度大,人们容易感觉心烦气躁、情绪波动、胸闷,精神困乏、头晕、食欲不振、失眠等。高温高湿的天气,使得消化道疾病患病率增多,跟湿热有关的皮肤病也是高发期。这个时候更要调整好自己的起居饮食,防范疾病于未然。

中医认为大暑时节,梅雨刚过,人体容易为暑、湿、邪所侵,故而需吃热性食物以驱除暑湿,恰合“冬病夏治”、“寒病夏治”之医理。

东汉刘熙《释名》:“暑是煮,水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此节气常高温闷热,又多有暑雨湿气,易耗津伤阳,更要重视健运脾阳。

天地之间炎热之极。阳气外散,内阳不足,万不可因热而贪凉饮冷。此时养生,关键在于忌凉。健运脾土以助运化,温养阳气以补中虚。

注意防暑降温

大暑时人经常会感到酷热难耐,潮湿闷热的天气极易引起人中暑。因此,此节气防暑降温是养生重点。

中医理论认为,夏天暑气大,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主心,暑气伤人先伤于心,并有“中暑者,中气虚而受于暑也”的说法。暑湿之气乘虚侵袭人体,使人心气亏耗,导致中暑的发生。大暑时应注意室内降温,避免在烈日下曝晒,注意劳逸结合以防中暑的发生。除此之外,也可常食一些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药膳,如清暑祛湿茶、藿香叶粥等。

伏天乃四季中阳气鼎盛之际,一些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人,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中署。因此,须注意不要在太阳下暴晒,烈日当顶时不宜出门。勿做剧烈的运动,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应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选择淡盐水、绿茶、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

饮食养生

大暑节气暑湿之气较重,人易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肢体困重等现象。饮食方面宜多吃燥湿健脾、益气养阴的食物。

气候炎热的大暑节气。很多人吃东西都没有胃口,凉拌莱成了盛夏的宠儿,但凉菜也是胃肠疾病的大敌,所以最好现吃现加工,不吃隔夜的或冰箱里的食物。

大暑不但天气炎热,而且雷电、暴雨多,此时人们容易受暑湿影响出现腹胀、食欲下降、乏力等症状,此时饮食宜清淡多样,以补气健脾、消暑生津为主,可多食绿豆、黄瓜、苦瓜、莲藕、鸭肉、冬菇、紫菜、西瓜、薏米、冬瓜、桂圆、桃子、黄皮、芦根、白茅根等食物及药食两用之品。

静心养生

大暑时节,天气酷热,人们容易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有人称之为“精神中暑”。因此,要做好精神调养,谨守“静心养生”的原则。

所谓“心静自然凉”,避免遇事急躁,避免生气恼怒,可多想轻松愉快的人或事,也可多参加钓鱼、绘画、书法等活动,可以达到安定神志、调养心气的作用。

起居养生

大暑节气,天气炎热,此时要注意防暑,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劳作,老人及体质虚弱者避免在正午烈日下出门,汗出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出汗后受凉感冒。

同时,室内要注意通风,空调房间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不要超过10摄氏度,避免出汗后直对风扇或空调吹风,以免感冒。

此外,大暑时气温高,比较炎热,人比较容易感到疲倦,所以,这时候要注意睡好午觉,适当的睡午觉可以保持精力充沛。

运动养生

大暑正处于“三伏天”,天气炎热,此时宜少运动或选择低强度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快步走、八段锦、太极拳等,宜在清晨或傍晚在清凉的公园、河边、林荫道旁进行,注意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运动过后要补充水分,但应避免进食冷饮,否则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123.5ikfc.com/24jieqi/dash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