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暑,二十四节气第十一个节气,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太阳运行到达黄经105°,小暑,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故曰小暑。

导航:节气小暑 | 小暑时间表 | 小暑三候 | 小暑天气 | 小暑习俗 | 小暑传说 | 小暑诗词谚语 | 小暑农事 | 小暑养生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小暑,二十四节气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太阳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时间在每年公历7月7日、8日前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关于小暑:“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意思是说,小暑一般在农历六月,所以叫做“六月节”。六月初为小暑,六月中为大暑。所谓“小”,是指此时热气还比较“小”,仍将节节攀升,到大暑时达到极致。

《群芳谱》载:“暑气至此尚未极也。”此时暑气上升,气候炎热,但还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故曰小暑

小暑,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这一特点。小暑到了,盛夏也就到了。小暑过后,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小暑是一个表示温度变化的节气。为了应对之后愈发炎热的天气,民间有一些流传已久的习俗,如讲究“食新”;也有人会趁着天气晴好,晾晒衣物、书籍之类。

人们常说“热在三伏”,我国的历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其中第一个10天为初伏,初伏最早离夏至20天,最晚30天,小暑离夏至16天。“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从小暑至立秋之段时间,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民间有“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的说法。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前后,除一些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于田间管理,也要特别注意防范旱、涝、风灾等。

小暑节气时间表

2020年-2050年小暑节气时间表
2020年小暑时间2020-07-06 23:14:27
2021年小暑时间2021-07-07 05:05:29
2022年小暑时间2022-07-07 10:38:00
2023年小暑时间2023-07-07 16:30:42
2024年小暑时间2024-07-06 22:20:03
2025年小暑时间2025-07-07 04:04:59
2026年小暑时间2026-07-07 09:56:57
2027年小暑时间2027-07-07 15:37:04
2028年小暑时间2028-07-06 21:30:18
2029年小暑时间2029-07-07 03:22:24
2030年小暑时间2030-07-07 08:55:29
2031年小暑时间2031-07-07 14:48:51
2032年小暑时间2032-07-06 20:40:55
2033年小暑时间2033-07-07 02:24:58
2034年小暑时间2034-07-07 08:17:39
2035年小暑时间2035-07-07 14:01:11
2036年小暑时间2036-07-06 19:57:34
2037年小暑时间2037-07-07 01:55:10
2038年小暑时间2038-07-07 07:32:33
2039年小暑时间2039-07-07 13:26:11
2040年小暑时间2040-07-06 19:19:17
2041年小暑时间2041-07-07 00:58:33
2042年小暑时间2042-07-07 06:47:20
2043年小暑时间2043-07-07 12:27:54
2044年小暑时间2044-07-06 18:15:59
2045年小暑时间2045-07-07 00:08:11
2046年小暑时间2046-07-07 05:40:24
2047年小暑时间2047-07-07 11:30:36
2048年小暑时间2048-07-06 17:26:56
2049年小暑时间2049-07-06 23:08:59
2050年小暑时间2050-07-07 05:02:04

小暑时间表 123.5ikfc.com/24jieqi/xiaoshu.html#time

小暑三候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一个节气又分为三个物候,一候约五天。

小暑节气的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到了小暑,风吹过大地,已经没有了凉爽的感觉,而是带着热浪;由于天气炎热,蟋蟀开始躲在阴暗的角落避暑;天气越来越热,老鹰也开始在空中翱翔以降低自己的体温。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小暑节气初候【温风至】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小暑之日“温风至”,这“温风”是热风,东汉王粲的《大暑赋》中有“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之句,熹是炙、烤,人如在天地间一个大蒸笼中,蒸出全身污垢。

小暑节气二候【蟋蟀居宇】

《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热。

蟋蟀生而还在穴中面壁,不能出穴飞。它农历七月后才出穴,活跃草丛间求偶,到八月天凉,会聚到院中,令小院鸣声鼎沸,天越凉离人越近。待农历九月不入户就要冻死,十月就在床下鸣了。它名“促织”,为督促女子纺织,“促织鸣,懒妇惊”,是为警示。

小暑节气三候【鹰始鸷】

小暑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气候特征

小暑是指炎热的夏日已经来临,但距离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还有一些时日。小暑时节,北半球的光照时间逐渐缩短,黑夜时间变长,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却持续升高。虽然此时太阳直射点已经从北回归线南移,但仍直射在北半球上,且产生的热量收大于支,因此气温在一段时间内还会持续升高。

小暑期间,也正是雷雨容易肆虐之时,常有大风暴雨出现,有时还会伴有冰雹。俗话说:“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意思是说,小暑时有雷雨,往往预示着“倒 黄梅”天气的到来。所谓“倒黄梅”,是指潮湿闷热的雨天还要再持续一段时间。所以俗语有言“小暑大暑,淹死老鼠”。每当小暑后,从北方到南方,不时有洪涝灾害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季节先后结束,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
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这时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

南方地区,小暑时节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C,日最高气温高于35°C的集中时段,而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

小暑时节,华南西部进入暴雨多降季节,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是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

廿四节气之小暑

节至小暑,就开始进入了我们常说的“三伏天”。所谓“冷 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伏”,是指藏阴气于炽热之中。此时阳光充足,气温升高,雨水充沛,喜阳农作物茁壮成长,但是田间的杂草也随之狂长。因此农谚说:“小暑连大暑,锄草防涝莫踌躇”。大部分地区的高梁、玉米、谷子等春种秋收作物基本播种结束,农村多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因此又有“小暑开始热,减衣身上轻,抓紧种蔬菜,备足过严冬”的说法。

小暑期间,也正是雷雨容易肆虐之时,常有大风暴雨出现,有时还会伴有冰雹,潮湿闷热的雨天还要再持续一段时间。

进入炎热的夏季,美丽的萤火虫也飞出来了,小暑时节正是萤火虫开始活跃的季节。

小暑节气民间习俗

“天贶节”

小暑前后有六月六节。

六月初六又被称为“天贶节”。据史书记载,这个节日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

“贶”即“赐”,所以“天贶节”就是天赐之节。因为在当天,宋代皇帝会向大臣赐“冰 麨”和“炒 面”。

官府中还有颁冰的习俗,据《燕京岁时记·颁冰》记载:“京师自数伏日起至立秋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差异,民间则在街上有冰售出。

”六月初六当天也有藏井水的风俗,明代沈榜所编著的《宛署杂记》中记载在六月初六,各家各户取家旁井水收藏,用以制作酱醋,浸泡瓜茄,如果汲取的是五更初时的井水,就可以久藏不坏。

吃饺子、吃面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

食新

“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人们用新收获的稻米做饭,要祭祀祖先和“五谷大神”,也会吃尝新酒。城市里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再吃一些新上市的蔬菜等。

簪茉莉

茉莉开于盛夏,《晋书》载“都人簪奈花”,将茉莉花簪戴在女子头上,花香浓郁,能祛秽浊之气。

扑流萤

从前的夏夜,孩子们用蛋壳,或者薄纸,或者白云母片,制成透明的火笼,将萤火虫放在其中,萤光忽明忽暗,拿着把玩欣赏,名为萤火虫灯。

舐牛

在山东临沂地区,每到小暑,人们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

吃藕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与“偶”同音,所以人们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

藕与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也被看作是清廉高洁的人格象征。

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吃黄鳝

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

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

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喝羊汤

北方会在小暑大暑期间喝羊汤滋补身体。

有一种说法是,“羊”与“阳”谐音,夏季新陈代谢比较快,阳气损失较多,这样能够补充阳气。

封斋

湘西苗族的封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这段时期,禁食鸡、鸭、鱼、鳖、蟹等物。据说误食了要招灾祸,但仍可吃猪、牛、羊肉。

小暑的民间传说

小暑时节里,民间也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六月六”相传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像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让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

小暑节气相关诗歌、谚语

《小暑六月节》【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和答曾敬之秘书见招能赋堂烹茶二首》【宋】晁补之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喜夏》【金】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黄你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窗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夏日》【清】乔远炳

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

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

眠摊薤簟千纹滑,座接花茵一院香。

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

《夏日》【宋】朱熹

季夏园木暗,窗户贮清阴。

长风一掩苒,众绿何萧掺。

玩此消永昼,泠然涤幽襟。

俯仰无所为,聊复得此心。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安禅逢小暑》【唐】李频

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

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狝猴。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登沃州山》【唐】耿湋

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

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苦热》【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

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

坐觉蒸炊釜甑中。

《夜望》【元】方回

夕阳已下月初生,小暑才交雨渐晴。

南北斗杓双向直,乾坤卦位八方明。

古人已往言犹在,末俗何为路未平。

似觉草虫亦多事,为予凄楚和吟声。

小暑节气相关谚语:

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

小暑过热,九月早冷。

小暑热过头,九月早寒流。

小暑温暾大暑热。

伏天热得狠,丰收才有准。

入伏不种黍和豆。

大暑小暑,有米懒煮。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伏里雨多,稻里米多。伏里无雨,谷里无米。

小暑一声雷,黄梅去又回。

小暑热过头,九月早寒流。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

小暑打雷,大暑破圩。

小暑若刮西南风,农家忙碌一场空。

小暑南风,大暑旱。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

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

小暑节气农事活动

小暑时节,北半球的光照时间逐渐缩短,黑夜时间变长, 但为何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却持续升高? 原因在于虽然此时太阳直射点已经从北回归线南移,但仍直射在北半球上,且产生的热量收大于支,因此气温在一段时间内还会持续升高。

小暑节气前后, 东北与西北地区开始收割冬、春小麦等农作物。除此之外,田间管理是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主要工作。

“小暑连大暑,锄草防涝莫踌躇”,由于这时气温恒高,降水量充沛,农作物生长迅速,田间的杂草也迅速生长。因此,应注意做好除草工作。 早稻处于灌浆后期, 部分早熟的品种在大暑节气到来前就要成熟收获,此时需要保持田间的干干湿湿。中稻进入孕穗期,已经拔节,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的5至7天将“送嫁肥”施足。

“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 ”小暑时节,棉花处于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大部分地区的棉花陆续开花,此时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还要及时打杈、整枝、去老叶,使植株体内养分分配协调充足,同时增强通风和透光,改善种植区内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

小暑时节已是盛夏,南方地区平均气温达到26℃。但在华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已经开始出现日均气温高于30℃、最高气温高于35℃的情况, 这样的高温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十分不利。 农作物需要事先在时间布局上充分考虑这样的气温因素,若已经栽插,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但在西北地区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少许霜雪, 气候特征与华南初春时节相似。

“伏天的雨,锅里的米”,适量的雨水虽然对水稻等作物的生长比较有利,但有时会对大豆、棉花等旱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也可能影响各类蔬菜的生长。

与此同时,小暑时节易发生洪涝灾害,尤其华南西部地区,七八月的暴雨天数可占全年总数的 75%。因此,小暑时节要做好防洪防汛工作,避免雨水多对农作物造成不利影响。

并且由于天气湿热,暴雨大风天气容易出现,部分地区会伴有冰雹天气。极端天气对农作物影响巨大,应提前做好应对极端天气准备工作,防患于未然,将由于自然天气等原因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在小暑节气来到之前就已经结束,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进入气温高降雨少的盛夏季节,此时易出现伏旱现象,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应在小暑到来前及早蓄水抗旱。

旧时民间在暑伏时节休息停工,称为歇伏。初伏之日,有钱人家杀鸡宰羊全家庆祝,因为“伏”字和“福”同音,人们认为入伏这天是吉利的日子, 也认为此时节是一年中食物最好吸收的时节。

小暑节气话养生

中医认为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小暑时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每天作息应有规律,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时一定要掌握好强度,避免强度过大。

宜午休

因为天气炎热、夏日昼长夜短、大部分人会晚睡早起,所以在起居方面,人们中午时候可以适当休息,帮助自身恢复身体疲劳。不过也要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

为了避免中暑,小暑时节人们应注意防晒、经常洗澡、勤换衣物,这样可以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在出汗以后不要立即洗澡,正所谓“汗出不见湿”。

宜心静

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心火亢盛,容易产生急躁、倦烦的情绪,从养生保健的角度出发,“躁”宜“静”之,夏季要保持清静愉快的心境,切忌发怒,使人体气机通畅,顺应自然。

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

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宜清补

饮食调养方面,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季的饮食宜清补。

《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昧,无以烈昧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元代医家朱丹溪的《茹谈论》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

另外,我们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食勿过咸、过甜。饮食过咸,年龄大者,活动量小,会使血压升高,甚者可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吃甜食过多,对人体健康也不利,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逐渐降低,易引起中间产物如蔗糖的积累,而蔗糖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

因此,在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

轻运动

暑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给运动健身增加了困难。

除健身外,夏季养生的读书习字、品茶吟诗、益友清谈和观景纳凉等,亦很有益于身体健康。

暑天还要适当进行室外活动,使体内的阳气,如同夏日之物候向外宣通发泄,有利于身体气血运行,保持健康的体魄。但也因为夏季炎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氧耗量大,运动时最好要控制好强度,不宜大汗淋漓,精疲力尽,以防疾病。

防中暑

小暑之后,人们很容易中暑。一般而言,老年人在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出门最好打伞、戴帽子,避免长时间强烈日晒。同时多喝凉白开水,出汗过多时,可在水中加少量食盐,以维持体液中的电解质平衡。

此外,可以泡三鲜茶喝。取鲜荷叶、鲜藿香、鲜佩兰叶各10克,绿茶适量,将“三鲜”洗净、切碎,加入绿茶,沸水冲泡即成,有消暑生津的功用。

另一方面,要警惕情绪中暑,避免大动肝火。高温容易使人心烦意躁,闲暇时可听听音乐舒缓情绪,保持心境平和。平时,总是感觉心烦气躁的人可以喝点莲心茶。取莲子心12克,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

24节气之小暑 123.5ikfc.com/24jieqi/xiaosh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