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节气处暑 | 处暑时间表 | 处暑三候 | 处暑气候 | 处暑习俗 | 处暑诗词谚语 | 处暑农事 | 处暑养生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处暑,即“出暑”,二十四节气第14个节气,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0°时为处暑节气,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暑,七月中。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8月22日至24日左右,立秋过后就到了处暑。立秋虽是秋天的开始,却并不意味着天气转凉,真正代表天气由热转凉的是立秋后的第一个节气——处暑。
处暑的【处(chǔ)】不是处在暑天的意思,而是止的意思。处字,有一解释为“ 停止”,三国魏曹植《 浮萍篇》 :“ 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寓。 ”其中“ 处”亦作“ 停止”解。处暑是暑气的终结。“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处暑还是新凉的源泉。
处暑就在农历 “七月半(中元节 )”前后,即《诗经》所云“流火”季节。处暑是小秋,鲜果熟,新米香,宋时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七月半被称为中元节,传统节日有“三元”之说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乃漂河灯,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昼夜温差开始加大,已不再暑气逼人。
处暑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在冷高压的控制下,天气多半以干燥为主。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
处暑时节,秋燥之气逐渐变得明显起来。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比较高,雨量减少,天气干热,但早晚凉爽,昼夜温差加大。北方地区秋高气爽,有时会受冷空气影响出现冷热变化,而南方此时依然是“秋老虎”天气。
处暑时节后人们主要是要防“秋燥”,由于秋天空气中的水分减少,相对湿度下降,特别是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低于30%时(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空气相对温度为40%~60%),人们就会感觉到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疼痛或口燥烟干等,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发展成“秋燥症”。
处暑节气日期时间表
2020年~2050年处暑节气时间表 | |
2020年处暑时间 | 2020-08-22 23:44:56 |
2021年处暑时间 | 2021-08-23 05:34:59 |
2022年处暑时间 | 2022-08-23 11:16:10 |
2023年处暑时间 | 2023-08-23 17:01:19 |
2024年处暑时间 | 2024-08-22 22:55:03 |
2025年处暑时间 | 2025-08-23 04:33:51 |
2026年处暑时间 | 2026-08-23 10:18:48 |
2027年处暑时间 | 2027-08-23 16:14:19 |
2028年处暑时间 | 2028-08-22 22:00:55 |
2029年处暑时间 | 2029-08-23 03:51:37 |
2030年处暑时间 | 2030-08-23 09:36:24 |
2031年处暑时间 | 2031-08-23 15:23:19 |
2032年处暑时间 | 2032-08-22 21:18:20 |
2033年处暑时间 | 2033-08-23 03:01:51 |
2034年处暑时间 | 2034-08-23 08:47:47 |
2035年处暑时间 | 2035-08-23 14:44:11 |
2036年处暑时间 | 2036-08-22 20:32:25 |
2037年处暑时间 | 2037-08-23 02:22:03 |
2038年处暑时间 | 2038-08-23 08:10:11 |
2039年处暑时间 | 2039-08-23 13:58:42 |
2040年处暑时间 | 2040-08-22 19:53:22 |
2041年处暑时间 | 2041-08-23 01:36:19 |
2042年处暑时间 | 2042-08-23 07:18:11 |
2043年处暑时间 | 2043-08-23 13:09:51 |
2044年处暑时间 | 2044-08-22 18:54:45 |
2045年处暑时间 | 2045-08-23 00:39:15 |
2046年处暑时间 | 2046-08-23 06:24:38 |
2047年处暑时间 | 2047-08-23 12:11:00 |
2048年处暑时间 | 2048-08-22 18:02:39 |
2049年处暑时间 | 2049-08-22 23:47:30 |
2050年处暑时间 | 2050-08-23 05:32:51 |
处暑时间表 123.5ikfc.com/24jieqi/chushu.html#time
处暑三候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一个节气又分为三个物候,一候约五天。
处暑节气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天气变凉,老鹰开始大量捕捉鸟类为过冬做准备。天气变得安详起来,大地上的作物经过了春夏的生长繁茂期,开始步入休养生息的凋零期。禾”是指的是 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是成熟的意思。处暑之后,暑气消退,昼暖夜凉的气候条件对于庄稼来说,是快速成熟的大好时期。
处暑节气初候【鹰乃祭鸟】
处暑之日“鹰乃祭鸟”,说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冷酷地搏杀猎物。先猎之物要先陈列为祭,古人称之“义举”。
处暑节气二候【天地始肃】
天地始肃是指接着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
《吕氏春秋》上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即是告诫人们秋天是不骄盈要收敛的季节。
处暑节气三候【禾乃登】
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处暑时节开始秋收。
处暑的气候特征
一般来说,处暑节气时的气候特征是白天炎热,早晚寒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处暑,平均温度通常比立秋要低约1.5℃左右。
气温开始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秋高气爽
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
“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
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但9月份,仍是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较多的月份之一。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暴雨,对华南和东南沿海影响较大,降水强度一般呈现从沿海向内陆迅速减小的特点。
雷暴活动
处暑时节,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活动仍较多。
在华南,由于低纬度的暖湿气流还比较活跃,因而产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
进入9月,我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它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华西秋雨的范围,除渭水和汉水流域外,还包括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发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现。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但主要降雨时段是出现在9、10两个月。
“华西秋雨”的主要特点是雨日多,而另一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为主,所以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强度也弱。
处暑节气的习俗
七月半中元节,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
时至今日,中元节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处暑吃鸭子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
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开渔节
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祭海祈福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
自1998年浙江省象山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开渔节后,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开渔节不仅有庄严肃穆的祭海仪式,还开展各种文化、旅游、经贸活动,吸引了无数海内外客商、游客前往。使他们不仅领略到当地热烈的渔文化,也品尝了鲜美的海产品。
此时节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四周,鱼虾贝类发育成熟。所以,从这一天开始,往往人们可以品尝到平时不多见的海鲜。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泼水
泼水习俗不仅中国有,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各地都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
采菱
菱,又写作菠,还叫作黄,生在水泽之间,处处都有。菱的颜色,或青或红或紫,各不相同,其形状有两角、三角、四角以及无角的。
菱大致可分为家菱和野菱两种。种在坡塘中的,为家菱,叶子和果实都大;自然生长于湖中的,是野菱,叶子和果实都小,角尖直,刺人。菱性甘平,能清暑泻热,解毒滋补,安中,补五脏,补饥,轻身,凡是江河池沼地带多有出产。
每当新秋,或者深绛浅红,或者深绿浅碧,漂浮在水面之上,乡间妇女往往泛以菱桶或兰挠,往来采摘。微风拂面,笑语盈盈,荡漾水中,趣味无穷。而湖光钗影,素袂云鬓,参差掩映于夕晖之下,更是一道胜景。
梁武帝有诗道:“江南稚女珠腕绳,桂掉容与歌采菱。”
李白也有诗道:“菱歌清唱不胜春。”
足见六朝以来,采菱唱咏的风气很盛,文人墨客将其写人诗词歌赋,也十分普遍。
处暑前后,菱角结实正旺,女子身着布衣钗裙,边歌便采,清风徐徐,兰舟微荡,可称人生之乐事。
植菱
处暑期间种植菱的好处很多,新鲜的葵角性甘凉,煮熟者性甘平,可代谷充饥。菱的根茎可当蔬菜食用,菱角壳又可入药。老而坚硬的黑色菱壳,烧成灰后,以香油调敷,能治疗头面黄、水疮、无名肿毒等。
如果把菱捣烂浸泡,澄出粉,食用后可以补脾胃,强脚膝,益气耐饥,健力行水,去暑解毒。取菱粉和米制成粥,能益肠胃,解内热。乡间人们常将菱蒸煮后晒干,剁米为炸、粥、果,贮藏起来可以代替粮食用,较嫩的菱则可以直接上市出售。
菱不仅可以增加农家的经济收益,而且能够备荒,种植非常容易,不需要多大资本。
宋代苏东坡任杭州知府时,曾经招募百姓在西湖种菱,其收益都用来准备修建湖堤。
吃龙眼配稀饭
老福州的生活习俗是,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体消耗了很多的热量,吃龙眼能补充热量。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老一辈的吃法就是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
拜土地爷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煎药茶
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故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制作酸梅汤很简单,在夜间用开水冲泡晒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凉后,装进木制有盖的冰桶中,使其温度降低。喝起来酸中带甜,甜中微咸,口感甚佳。
处暑习俗 123.5ikfc.com/24jieqi/chushu.html#custom
处暑节气相关诗歌、谚语
《长江二首其一》【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处暑后风雨》【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七夕处暑》【清】胤禛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
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
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
《元宫词》【明】朱有燉
白酒新篘进玉壶,水亭深处暑全无。
君王笑向奇妃问,何似西凉打剌苏。
《早秋曲江感怀》【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满庭芳又黄邑于公乞修行》【元】王哲
论修行,翁甚喜,津堪作琼浆。
清火赫,颠倒吉还昌。
显金乌甚朗。
中现、玉兔精详。
谈正,处暑气变成霜。
当内宝,珍珠璧,一一收藏。
尤良善善,性烛施张。
现灵明愈耀,中土、本有真光。
冥点,烟散尽,堪庆满庭芳。
处暑相关谚语:
1、处暑白露节,夜凉白天热。
2、处暑栽,白霆追,秋分放大水。
3、立秋处暑八月天,防治病虫管好棉。
4、处暑长薯。
5、处暑不觉热,水果别想结。
6、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
7、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8、处暑谷儿长,大风要提防。
9、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
10、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11、处暑花红枣 ,秋分打尽了。
12、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13、处暑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
14、立秋种白菜,处暑摘新棉。
15、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
16、处暑十日忙割谷。
17、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18、处暑花,捡到家;白露花,不归家;白露花,温高霜晚才收花。
19、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一河装。
20、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21、处暑去暑通死老鼠。
22、处暑蕾有效,秋分花成桃。
23、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24、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
25、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处暑时节的农事活动
处暑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变大。昼暖夜凉对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非常有利,庄稼成熟很快。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
黄淮地区及沿江江南早中稻正成熟收获,这时的连阴雨是非常不利的天气。而对于正处在幼穗分化阶段的单季晚稻来说,充沛的雨水又显得特别重要,遇有干旱要及时灌水,不然导致穗小、空壳率高。
处暑是华南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变换的前期。这时华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第二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还多。因此,为了保障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搞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
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绵阴雨天气,对农牧业生产不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农忙时节。平常年份处暑节气内,华南日照仍然比较充分,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天不多,便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
但是少数年份也有如杜甫诗所述“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来临。所以要特别关注天气预报,做好充足准备,抓紧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做好抢收抢晒。
此外,还应追施穗粒肥保证谷粒饱满,但追肥时间不可过迟,避免造成贪青迟熟。南方双季晚稻处暑前后将要圆秆,要适时烤田。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已经结铃吐絮,这时气温一般仍较高,阴雨寡照会引发大量烂铃。
在精细整枝、推株并垄以及摘去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的时候,适时喷洒波尔多液也有较好的防止或减轻烂铃的功效。
处暑前后,春山芋薯块膨大,夏山芋开始结薯,夏玉米抽穗扬花,都需要、充足的水分保障,此时受早对产量影响非常严重。从这点上说“处暑雨如金”是实事求是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于早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处暑时节各地农事活动
山西:秋禾锄草麦地耱,打切棉花去病柯;南部种麦订计划,晋中棉花打顶柯;晋北侧重积肥事,胡麻筱麦要收罗。
河北:立秋处暑,喜报丰收,精收细打,颗粒不丢。大茬早耕,准备秋种。晚秋作物,加强管理。地瓜追肥,黄烟培土。棉花整枝,适时打顶。
山东:处暑风凉,收割打场。边收边耕,耙糖保墒。晚秋管理,措施加强。秋菜定苗,锄草防荒。各种害虫,综合预防。浇水追肥,保证苗旺。
湖北:处暑有落雨,中稻粒粒米。立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
立秋无雨对天求,田中万物尽歉收。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河南:立秋过后处暑连,打草沤肥好时间,拔除大草放秋垄,小麦割完地早翻。
吉林:立秋处暑在八月,拔草放垄晒水田。
江苏:立秋收早稻,处暑雨似金。
上海:立秋过后处暑来,深耕整地种秋菜。晚稻出穗勤浇水,籽粒饱满人心快。
浙江:立秋处暑耕作忙,多种蔬菜和杂粮。晚秋追肥勤灌概,害虫风害要早防。
安徽:立秋种白菜,处暑摘棉花。
湖南:立秋处暑天渐凉,玉米中稻都收光。
福建:八月立秋处暑快,边种蔬菜边管粮,防害治虫田管理,水稻防倒要烤田。
云南:立秋处暑八月天,棉花整枝烟短剪,白薯翻蔓秋荞播,拔草捉虫保丰产。
处暑节气话养生
春捂秋冻
“春捂秋冻”是古人根据春秋两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着方面的养生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秋冻”还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
预防秋燥
处暑后,天气逐渐变得干燥,易产生鼻燥咽干、咳嗽少痰、手脚心热等,此时例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病容易复发或者加重。
要预防秋燥,一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处暑后天气变凉,要注意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做到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
二是饮食要做到“燥则润之”,秋天容易出现口唇干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百合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饮食养生
“处暑”期间,气候逐渐干燥,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
处暑时节,天气余热未消,人们喜食生冷瓜果、冰冻饮料,湿邪助长,损伤脾阳,所以七八月份易见腹满、腹泻之症。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聚而生疾。
若早秋脾伤于湿,会给冬天的各种身体不适埋下隐患。处暑时节应该注意对脾胃的调养,隆顺榕建议要遵循“消暑清热,健脾祛湿”的养生原则,以养阴、多酸、润燥、补肺作为处暑饮食养生的关键。蜂蜜、百合、莲子、山药、薏米、芡实、蛋白粉都是处暑时节最佳的养生美食。
心理养生
处暑时节宜“静心养性”,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活动。
起居养生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运动养生
处暑时节,秋高气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一些如登山、慢跑、郊游等户外活动。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
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尤其是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123.5ikfc.com/24jieqi/chushu.html